你的专心 我们弥足珍贵的财富 2021-03-16 

  

本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航空工业作为国家科技实力、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不仅是一国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还是大国博弈的绝对利器。所谓“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对我们培养塑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精良、能力突出的骨干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来,航空工业以技术专家梯队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技术专家队伍建设,聚焦高端人才、坚持高端引领,培养了一批在世界航空技术领域有影响力的领军技术人才;以比武竞赛练兵和创新人才激励为抓手,持续开展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技能竞赛制度、薪酬市场对标机制,坚持把激励放在优先位置,施行特殊人才特殊办法,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要求,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提出的“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二十字标准落到实处,切实加强领导人员队伍建设,以培训工作为抓手,不断提升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大中青年人才培养力度,为航空工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始终是决定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代又一代航空人秉承“航空报国”初心,在“航空强国”梦想的征途中接续前行,他们,是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最宝贵的财富。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才能让航空人能够矢志事业、奉献敬业、安居乐业,在事业成功中实现自我成才。
  “硬环境”是干事创业的基础。把人才培养放在突出位置,建设科技领军人才队伍;着力完善人才梯队建设,构建起覆盖各专业的人才成长通道,让更多专家参与到改革发展等重大决策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放手让人才主导科技创新、规划发展等重点工作,根据其工作需求与研究领域建立长效机制,鼓励专家与企业共成长。同时,信任青年、积极引导青年进步成长,敢于“压担子”;重视、支持青年多元化发展需求,让企业成为青年自我提升的坚强后盾,形成鼓励学习、激励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
  “软环境”是改革发展的保障。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人才活力与创新力才能最大程度被释放。不断强化各级组织联系服务人才的工作质量,从员工心理健康,到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实际问题,关注并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让人才真正凝神聚力、心无旁骛地干事创业。在企业内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和氛围,每一位员工的付出都有收获,每一次努力都能被记住。用工作中的成就感、幸福感来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围绕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使命战略,航空工业需要坚持面向全体员工、面向核心骨干、面向重点群体,完善选人用人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以落实重大人才举措为抓手,以发挥人才作用为目标,使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使领军人才的行业引领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使核心骨干人才对本单位的支撑固本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最终达到人才发展的横向全覆盖、纵向全打通。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使人才成为航空科技创新和事业不断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为实现航空梦、强军梦、中国梦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