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行为特质 2021-03-12 

  

汪婷婷
  科学家是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承载者。科学工作者,无论其专业跨度多大,都有着共同的精神品格,并表现出共性的行为特质。
  何为科学家行为特质?育种专家袁隆平裤管沾满泥水,用重重稻浪筑起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林业专家李保国30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用农技创新助力百万人脱贫。力学家黄旭华隐姓埋名几十年,只为建造出中国人自己的核潜艇。回望国家的建设发展,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心系家国天下,追梦科技强国,做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在这些科学家的身上,可以发现他们共有的行为特质:忠诚祖国、甘于奉献、勇于创新、求真务实。
  法国学成归来的钱三强深情地说,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中国科学家自有中国文化精神滋养出的爱国。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即: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这些精神特质,既有在科学的发生、发展中形成的品格和规训,又强调社会责任、人文关怀,激励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心关怀我国科技事业和广大科学家群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近年来,从“守岛英雄”王继才到“给地球做CT”的海归科学家黄大年,从屠呦呦到钟南山,无数杰出科学家树起精神标杆,引领全社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科学家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为科技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价值滋养。价值观念在一定社会的文化中是起中轴作用的,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协同精神是科技发展的时代趋势,协同作战也是科研工作成功的重要法宝。我们常说分工协作,有些人就把“分工”和“协作”孤立起来,认为工作既然分工明确,不是自己的工作就不应该干。事实上,“分工”和“协作”是统一的整体,尤其是在型号研制过程中,许多任务需要各单位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完成,倘若各自为政、单打独斗则可能导致交叉、共性的工作没人来做,形成推诿扯皮的一盘散沙的局面。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协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个人和集体只有依靠团结的力量,才能超越个体的极限,发挥1+1>2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具备协作精神。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阐述了科学家精神特质的重要意义,引发广大科学家和科学工作者的共鸣。科学家精神包含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和协同精神,这同样应该成为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品质。今天,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如何突破核心技术、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如何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这既是时代之问,也为广大航空工作者提供了绽放光彩的机会。我们应当大力学习弘扬科学家精神,把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对航空事业的坚定信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毅行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历史赋予当代科技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向科学家学习,弘扬科学家精神特质,推动创新发展,战胜各种挑战,时代发出了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召唤。学习领会科学家行为特质,把科学家精神融入工作生活中,必然也能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