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航空情缘 2021-03-12 

  

  1993年后,社保要录入信息化系统,杨会军学习电脑应用并开展录入工作。1975年,杨会军在宣传队表演。

杨会军
  时光飞逝,转眼我就70周岁了。
  这70年的光阴里,“航空”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字,成为航空人是我一生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1951年4月17日,我出生在军人家庭,父亲是空军雷达团的一员,我从小在部队长大。1960年,我随着父亲调防来到江西。1970年8月,我进入洪都机械厂当工人,成为一名钳工。在航空工业洪都,我与驻厂的一名试飞员结为夫妻,我们共同为航空事业拼搏奋进,挥洒汗水,燃烧青春。我为自己是航空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35年的职业生涯中,我经历了企业体制变革。做过钳工、检验员,还是公司宣传队的一员干过宣传,也在洪都公司机关部门从事过文书和薪酬保障相关工作,这些丰富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不同战线的航空人为着“航空报国、航空强国”这同一个初心使命拼搏奋斗的精神。
  我在精密铸造车间做钳工时,专注细致地做好每一批模具,虽然我在车间不能看见飞机整机,但我知道,我是生产线上重要的一个环节。我手里的每一个铸件模具也都与飞机的质量与安全息息相关,专注细致地做好每一批模具就是我对自己的基本要求。那时候,初教6飞机产量很高,我也与正在做试飞员的小伙子相识、相知、相爱,结婚生子。他每周只回家住一天,其余时间都在驻洪都公司试飞大队集中管理宿舍,随时准备进行飞机试飞。
  我还是文艺宣传队一名兼职演员。休息的时候,大家一起在礼堂表演,宣传毛泽东思想,慰问生产一线员工,为生产加油鼓劲。我们满腔热情,歌颂祖国的航空事业,歌颂党的领导,真切地奉献着我们的青春与才华。
  随着年龄增大,我转岗成为一名划线检验人员。当时,我参与了强5新机试制。强5机翼工艺比较复杂,我们一边学习,一边攻关,多少个日子披星戴月,最终攻克了难题。每次攻坚克难取得胜利,我们检验组都很开心,看到自己参与的产品风风火火地生产,我们内心也是激情澎湃的。强5是最先飞出国门的飞机,这对于刚进入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是开创性的举动。当时的航空工业寻求新的发展模式,通过参加航展、巡回表演、用户评估试用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开展了一系列的市场营销活动,不仅为后续K8等机种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也为洪都公司在管理上得到与国际航空外贸市场接轨的实战演练机会,积累了在项目管理和组织上的有益经验,迎来了航空工业开创外贸出口的新时代。
  1990年,我调到了劳资处,负责劳动工资、社会保险、工时定额等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在劳资处感受最深刻的是信息化推广及普及。90年代以前社会养老保险一直是人工操作的,养老保险管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1993年以前的封存,1993后的要录入信息化系统。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两人一组加班加点干了起来。当时我患上胆结石,进行了手术,休息了两周我就赶紧上岗投入战斗中。
  企业体制机制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尤其20世纪90年代,洪都公司逐步深化制度改革,建立了集团化运作机制和体制。从国营洪都机械厂到南飞公司再到洪都集团,企业的名字不断变换,企业制度也不断完善,企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1998年3月26日,洪都集团举行11家成员单位企业签字仪式,标志着原南飞公司经过改制逐渐完成了集团的组建。1999年12月,江西航空工业股份公司成立。2000年11月“洪都航空”上市,是新中国资本市场第一只以飞机整机为主营业务的股票。我们为企业的发展欢欣鼓舞,股票发行后,很多干部职工购买了公司的股票。这既是对公司发展的肯定与信心,也表达了对航空事业的支持热情。
  在机关工作后,我对于企业发展尤其是生产一线的形势,一方面通过阅读企业内刊获得,一部分通过我先生的工作了解。我先生1989年从试飞员岗位转业到洪都试飞站飞行控制岗。职业改变了,
  但他忙碌的状态一直没有停下来。当时,K8飞机正处于研制状态。1990年11月21日,K8飞机完成首飞,这是当时洪都人在“军转民,内转外”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发扬洪都精神取得的硕果。随后的几年,K8在国外进行飞行表演获得青睐,成为当之无愧的“亚洲之星”。特别是1999年,K8E飞机中标埃及空军的80架教练机项目,成为洪都公司军贸出口的奠基石。2005年,我退休了。但我一直关注着洪都公司的发展,关注着航空事业。2006年,新一代高级教练机L15飞机首飞的消息振奋人心。2008年,我听说要建南昌航空城,到时候洪都公司会有一片新的天地。2018年,我和先生通过退休管理部组织的活动参观了南昌航空城,亲眼见证了南昌航空城的崛起。
  大气磅礴、焕然一新。如今,航空工业70岁了,洪都也70岁了,我也70岁了。我相信祖国的航空事业会蒸蒸日上,我衷心祝愿我为之付出青春的航空工业基业长青。(卢雪梅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