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恒心 携手同行可致远 2021-03-12 

  

本报评论员
  记得之前曾经有人在网上发问:造飞机是怎样的一番体验?紧随问题之后的回答林林总总,但其中有一个回答最简练也最让人印象深刻:要有恒心,有恒心才能坚持下去直到成功。
  恒心,即持之以恒的毅力,持久不变的意志。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新中国航空事业的70年,经历过艰难崎岖,遭遇过困难挫折,也见证过成就与辉煌,这是对“航空报国、航空强国”初心与恒心最好的诠释:只有坚守航空报国的初心,才会时刻坚定建设航空强国的恒心。
  面对前所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民族航空事业更显发展之难。航空事业之难,难在技术突破,难在产业协同,难在强国壁垒森严,难在市场垄断已成。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并作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危局之中如何开新局?单枪匹马固然英勇,而如果能携手伙伴,用自己的恒心换伙伴的恒心,用自己的恒心鼓励带动伙伴的恒心,同频共振,就一定能致远。
  用自己的恒心换伙伴的恒心,就是要与伙伴结成战略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在重大任务中,坚定贯彻和强化主机主责意识,发挥主机牵头和引领作用,加强与主机单位与行业内配套单位、社会化配套单位的协同,通过技术赋能、生产赋能、质量赋能、经济赋能、思想赋能等,在推进任务完成的同时带动配套单位技术水平和能力的提升,避免木桶效应影响全局。目前,航空工业主机厂平均一般能力社会化配套率已经达到75%,极大带动了国内航空产业精细化分工和整体能力的提升。
  用自己的恒心换伙伴的恒心,就是要与伙伴共建现代产业链和供应链,推进更高水平的协同,为合作伙伴提供可持续、可盈利的发展。在航空产业已经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只有秉承开放思维、合作理念,全力构建现代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与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相关方团结协作,才能实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积极融入到国内经济大循环和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2020年,面对疫情的不利影响,航空工业与全球伙伴的合作脚步丝毫没有放缓,航空工业成飞民机为欧洲、美洲、以色列客户提供的服务包在年初即实现按时交付、按时发运;航空工业西飞民机A320机翼转包项目稳产稳交;航空工业天马显示屏陆续交付欧、美、日、韩等客户,合作伙伴稳中有升;中航客舱系统公司进入波音、空客线装供应商行列。
  用自己的恒心换伙伴的恒心,就是要持续与各类合作伙伴深化合作、推动产业拓展与融合发展。“十三五”期间,航空工业不断深化与央企兄弟单位、地方政府、高等院校之间的全方位合作,贯彻落实集团新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2018年,航空工业与南航集团推进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双方在飞机维修和机场设备制造、民用飞机、民航工程建设、航空金融投资领域开展全面合作;2020年初,航空工业与中国铁建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在战略和资本层面、工业制造领域、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物资物流领域、海外市场等多方面开展广泛的业务合作。而与上海市、辽宁省、天津市等地方的合作,将进一步推动航空制造在地方的发展,建立健全更完善的配套能力;与北航、南航、西工大的合作,则聚焦于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提升双方在人才培养、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方面的合作。
  伙伴,是携手共进的战友;恒心,是实现梦想的路径。志同者不以山海为远,同行者不以崎岖为险。“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注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广结伙伴,我们就会有更大的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困难;信任伙伴,以心换心,我们才能够携手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