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一线的“创新达人” 2021-02-26 

  

袁白莉
  中航光电有一位大家公认的生产一线“创新达人”,他用奋斗、担当、坚持、创新赢得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安鹏超,中航光电通讯与工业事业部电产品制造中心操作工,作为“90后”,自2009年入职以来,他立足岗位,潜心钻研,践行精益理念,凭着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先后获得年度部门级优秀员工、年度部门最佳创新标兵等荣誉。
  初遇——突发奇想、心有所向
  2009年,怀着对航空事业的热爱,加上强烈的好奇心,安鹏超走进中航光电。刚入职的他,一点一滴地学习产品装配要点和技术要领,老师傅们看他脑子灵活、踏实肯干,也乐于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技巧传授给他,加上他每日不停练习,短短一年,安鹏超的装配技能突飞猛进,成为班组公认的技术大拿。
  工作间隙,安鹏超总爱摆弄各种工装工具。某产品防撞块装配难度很大,趁着休息间隙,他将蹩脚又不顺手的小工装稍作改进,增加了工装被夹持的部位,同时增加了准确定位功能,被他改造后的工装变得特别好用。“安鹏超,你那个工装借我用一下。”“你怎么做到的,教我一下。”同事借用后,都对他的创意赞不绝口。他的这些小创意,不仅使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同时还保证了产品质量。一段时间后,很多人都知道了班组有个技术过硬、擅长“发明”的小伙子。
  破茧——自我思考、潜心蓄力
  勤奋踏实的安鹏超善于思考、乐于钻研,平时经常留心收集现场的难点问题。2020年5月,部门某重点产品订单突增,可该产品需要装配30个信号针,每个信号针尺寸大小跟一根绣花针差不多,装配起来极费工夫。安鹏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请缨要求参与提高其装配效率的改进工作。
  他主动联系工艺人员,建议利用通用裁切机进行自动裁切。熟悉裁切机后,等厂家提供的裸件料带抵达现场,他第一时间与工艺人员一起调试评审:“无论是从有效性、可实施性还是经济性,我都建议对现有的裁切模具进行改造,这样既可满足上量产品的型号裁切,又不影响原有型号的裁切使用!”大家一致通过评审意见后,安鹏超顾不上擦去脸上的汗,就继续投入到了后序工作中去。当裁切机发出清脆的“咔嚓、咔嚓”声时,安鹏超心里清楚地知道:这事儿干成了!
  追梦——不止脚步、全力去闯
  在实践中突破自我,在积累中收获硕果。作为车间的“创新达人”,安鹏超从未停止过改进的脚步。实际操作中,他发现裁切机在工作时会连带工作台上CCD检测设备一起颤动,造成相机无法识别测量部位的准确位置,进而Gap值测试时导致图像无法抓取。了解清楚这一情况后,安鹏超第一时间反馈给工艺人员,和工艺人员一同进行反复验证,趁着大家休息时,在楼上楼下为通用裁切机寻找最合适的“家”。调整后,两台裁切机并排放置,不仅CCD检测设备问题得以解决,还便于一人操作两台设备,大大提高了裁切效率。
  在通用裁切设备安装调整到位后,安鹏超发现设备运行过程中某产品会出现3%Gap值不合格引起的报废问题。他马上和工艺人员一起设计可以使料带裁切时平衡受力、减少零件受重力下滑冲击造成变形的工装。改善后,裁切效率提高了112%。
  2020年,安鹏超累计参加部门群策群力项目13项,提出合理化建议37条,他所在的班组多次获得“部门级优秀班组”称号。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未来,安鹏超将坚持锻造硬核创新能力,继续谱写青春华章,带领更多生产一线的“创新达人”,在群策群力、精益改善的道路上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