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波斩浪的焊接技能领头人 ——记航空工业特级技能专家曹文斌 2021-02-23 

  

秦海军
  在航空工业陕飞钳焊厂,经常看到一位围着陈旧围裙的特别的师傅。踏实、稳重又略显土气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了解后才发现,他是“陕西国防科技工业青年突击手标兵”“陕西省职工优秀科技创新成果铜奖”“航空工业技术能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数十项荣誉的获得者、航空工业特级技能专家曹文斌,是陕飞公司首批进入国防科工局“511人才库”的优秀技师。
  焊花闪耀汗水
焊工是一门专业性强又相对枯燥的工种,入门容易学精难,可曹文斌却对焊接有着近乎偏执的热爱。他依旧记得自己刚参加工作时,弧光晃眼、灼伤皮肤,迸溅的焊渣烧蚀皮肤等都是家常便饭,可每当看到焊接完成的瞬间展现出的美观焊缝时,他的喜悦之情都溢于言表。每次练习焊接前,他都会擦拭面罩上的灰尘、调整好心态,再认真清理焊件坡口、找引弧板调试焊接参数、施焊。焊接结束后,他会仔细回顾焊接过程中的点滴,总结经验并捡拾废料不断练习,直到找出问题的“解”。如今,他十分乐意与后辈们分享这些点滴,时常叮嘱徒弟们“好焊工是用焊条堆出来的”,鼓励徒弟们要敢于吃苦、勇于攻坚。
  凭着刻苦钻研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经曹文斌焊接的焊缝,焊趾处圆滑过渡,焊纹均匀一致,接头不会超高也不会脱节,收弧弧坑圆满无冷缩孔,同事们根本找不到接头在哪。多年的历练还使曹文斌掌握了一招独门招式:在焊接时,听着焊条燃烧的声音,就知晓焊得好不好。
  攻关永无止境
曹文斌勤学善思,在传统技艺学习方面不仅具有“庖丁解牛”式的钻劲,更注重推陈出新,提升工艺技术的高度,完成技术攻关、工艺革新项目20余项,大大提高了工效和产品质量,保证了重点型号任务研制的顺利完成。在陕飞公司举办的各种比赛中,他3次获得焊接专业第一名,2次获得钳工专业第三名,是一专多能的金牌员工。钳焊厂承接的接地组件、挂钩组件、发动机架、尺板等零件生产制造过程中的钳工修配和焊接任务均由他承担,避免了钳工操作过程中有时未识别到焊前修配重点的现象,省去了产品在钳工与焊工间交接的环节,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近20年来,他每年所交的工时从未跌出钳焊厂钳焊片区前3名。
  为解决发动机支架焊接变形问题,曹文斌通过总结发动支架焊接变形规律,探索焊接顺序、焊接参数对焊接变形的影响,研制出了发动机支架角变形、接头间距和挠曲变形控制工装。使用防变形夹具控制焊接变形前,单机配套的发动机支架校形周期需 4天,利用防变形夹具控制焊接变形后,仅需半天便可完成,发动机支架的焊接变形量得到有效控制。
  挂钩组件在实际生产中常因焊接、淬火过程中零件变形导致尺寸超差、有裂纹、镀层磨损等问题,导致零件大量返工。为保障挂钩组件的质量和准时交付率,曹文斌开展攻关,根据挂钩组件变形和镀层磨损原因,研制焊接保形工装、淬火防变形撑杆、专用校形压块,通过试验优化保形工装、淬火防变形撑杆结构,再由他与工艺员、设计员一起对挂钩组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各项措施,挂钩组件的返工率由原来的98%左右降低至1%以下,该项成果还荣获中国质量协会“全国优秀管理小组”。
  乐于传承技艺
作为航空工业特级专家,曹文斌不仅注重自身技能提升,还注重班组建设和青年职工的技能培养,积极开展“传帮带”,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在实践中总结、积累的绝技绝活传授给青年职工。
  围绕一线科研生产需求,通过师徒结对、现场指导、特训营等方式,曹文斌已为钳焊厂培育出30余名学徒,其中2名已经成长为工段长,3名成为班长,还有高级工数名。在钳焊零件生产线上,他也带出了一批业务骨干,他自己也2次荣获公司“带徒名师”的称号。
  近年来,曹文斌更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技能专家工作室,整合钳焊厂人力、物力优势资源,吸纳葛浩德、吴开军等高技能培训师,组建了“钳焊技能特训营”焊接专业培训团队,利用特训营、技能竞赛等方式提升职工技能水平。他正通过团队力量在青年职工中播撒匠人的种子,将自己的技能转化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动力,让更多的青年职工成为企业的“领头雁”和“智囊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