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引领 聚力提升 ——记航空工业成飞“申少泽劳模创新工作室” 2020-10-20 

  

杨冰洁
  2020年,航空工业成飞“申少泽劳模创新工作室”再获殊荣,成为四川省总工会第四批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在披上满身荣光的背后,工作室肩负着精心呵护航空设备的责任,承载着匠心独运的特色文化,记录着探索创新“理论+实践”模式的辛勤汗水。
  引领创新 促技术攻关
“今天收工吧。”时针已经悄然指向了午夜12时,申少泽伸了个懒腰对坐在屏幕前调试程序的团队成员说。大家缓缓起身,揉着泛红的双眼,互相默契地推打着成员们酸痛的肩颈。已经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这样的日夜,就连疫情休息期间,也经常在深夜接到成员之间的电话“骚扰”。
  在公司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工作室承担了“新、老系统改造项目”。面对这项被高校和科研院所独立掌握的技术,工作室成员主动利用工作之余,自主开展设备技术预研。办公室里留下了他们挑灯夜战查阅资料的身影,工作现场记录下了他们虚心请教的背影。经过数年的技术沉淀,工作室成员在党政工团的支持下,厚积薄发,自主选型、设计、安装、调试、搭建了一个全新的系统实验平台。6个月,一套全新的设备在原本空旷的实验间拔地而起,经过数百次集成验证,其多项精度和技术指标均高于原系统。同时在此基础上,工作室牵头完成了公司老系统的改造,提升了该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成飞拥有数套集成系统和数百台数控设备,在科研生产过程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申少泽劳模创新工作室”以“钻研高精尖设备技术,夯筑现代化制造基石”为使命,紧抓公司科研生产难点,积极开展疑难问题技术攻关活动,以创新精神引领设备研发之路。
  加强培训 育人才摇篮
夜色刚刚降临,原本安静空旷的工作室挤满了七嘴八舌的青年。“今晚,欢迎沈玉军为我们带来FANUC系统培训。”语音刚落,原本吵闹的工作室立刻安静下来。几十名青年翻开笔记本,专心致志地听着沈玉军铿锵有力的话语,时而低头记录密密麻麻的笔记。两个小时后,雷鸣般的掌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从理论讲授到实操演示,授课结束后,仍有三五成群的青年围着沈玉军,捧着笔记本,请教着什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申少泽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开办“工匠夜校”“青年大讲堂”,利用工作闲暇时间或晚上业余时间,开展机械、电气理论知识的理论培训,还利用实验平台组织日常性的实践操作。通过“理论+实践”的教学培训模式,快速提升技术水平,为青年职工搭建一个学习充电的平台,促进青年职工快速成长。每年如期而至的技能比赛,团队总是积极参与,屡获殊荣,诞生了全国技术能手、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费原,中央企业岗位能手、航空工业特级技能专家李志强,四川工匠申少泽、沈玉军等技术技能带头人。
  岗位练兵 转成果孵化
“运动控制方面李志强负责,机械装调就由李步金负责,软件部分……”
  “我来吧!”看着为难的主任,申少泽自告奋勇。斩钉截铁的一句话,吸引了会议室所有人的目光。
  面对国内自动钻铆系统项目的空白,申少泽团队勇担重担,在未知的领域中不断探索。办公桌上厚厚一摞的资料旁,躺着翻开的词典;会议室中铺开的图纸上,留下黑色的笔墨;工作现场嘈杂的声音中,夹杂着热火朝天的讨论声。他们在日积月累的实验中愈挫愈勇,总结经验,挑战自我,突破创新。经历了数载的沉淀,团队成功突破了技术难关,研制出一套塔式五轴数控法向自动钻系统,填补了国内相关航空制造技术领域的空白,受到使用单位的高度赞赏。拥有自主产权的C919大型客机就使用了这套设备。
  “塔式五轴数控法向自动钻铆系统项目斩获全国第二届创新方法大赛三等奖,我们又拿下了一项奖励!”听着电话那头略带兴奋的声音,工作室成员喜笑颜开。
  工作室在数十个项目中,潜心沉淀,不懈钻研,诞生了多位具有应用软件、工控软件开发能力的一专多能“T”字型创新人才,累计获得航空工业科技进步奖3项、全国创新方法大赛金奖,取得发明专利授权20项,荣获“成都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这支囊括40余名成员的团队,用青春和汗水,以实际行动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