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助力农户鹅养殖 脱贫致富有奔头 2020-10-20 

  

顾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响彻神州大地,关于扶贫的故事,每一天都在密集演绎。有贫困户的地方,就有扶贫工作者,就有感人至深的故事。位于祖国西南的贵州省兴姜村,因为有航空工业安吉精铸的加入,扶贫故事里多了许多航空元素。
  这个位于关岭县北部的小村,沪昆高铁线穿村而过,大山的重重阻隔,使仅有60余公里的路程不得不花费近4小时。由于青壮劳动力人口流失,这个偏远小山村的发展几近停滞。
  笔者来到兴姜村时已是下午时分,烈日的余威丝毫未减,恰遇村民伍泽锦正在将鹅赶往山坡放养。身材偏矮、皮肤黝黑的他,眼神炯炯有神。后背上的背篓,手中的竹篙,是他每次放鹅的“行头”。成双结对的鹅在他的长竹篙“教导”下,齐刷刷地沿路基而行。伍泽锦是全村名副其实的“养鹅小能手”,每天下午,他放鹅的吆喝声、近100只鹅的叫声不时在山谷里回响,已成为兴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缘起:结对帮扶
伍泽锦是关岭县兴姜村的贫困户,儿女在浙江务工,体弱的他无法干重体力活,不得不在家调养,妻子也只能在家陪护。2019年5月5日,安吉精铸党委中心组全体成员到兴姜村开展“党建结对帮扶,助力脱贫攻坚”主题党日活动,与兴姜村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同时安排党群工作部党支部等4个支部与兴姜村贫困户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相继开展党员培训、困难党员慰问、通电通水、购买农副产品、动员贫困户到公司就业等一系列助力行动。
  在持续帮扶过程中,安吉精铸通过多次调研发现,航空工业2019年在该村投入50万元发展反季节种鹅养殖项目,其产业发展模式存在“就业带动有限、贫困户参与度不强”等问题。如何让更多的贫困户参与进来,成为萦绕在他们心头的一道难题。在安吉精铸党委副书记杨云祥的带领下,安吉精铸扶贫小分队多次深入村里调研,与农户进行交流,并与村、镇、县里的扶贫干部探讨解决办法。
  由安吉精铸精准提供帮扶资金、养殖场提供鹅苗和技术、村委会选择养殖农户的帮扶举措逐渐成型。6月22日,安吉精铸通过党员捐款、党费划拨等形式筹集资金6万元捐助兴姜村。村委会从养殖场购买鹅苗和饲料,以每户50只鹅、240斤饲料的标准向60户贫困户、边缘户发放,开展农户散养工作,养殖场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此举使原有的“公司+合作社+农户分红”的产业发展模式深化为“公司+合作社+农户参与+分红”模式。
  致富:产业加持
“项目开始在村里推广时我只晓得个大概,怕鹅养大了卖不出去,亏本。”伍泽锦说道。卖不出、亏本、养不好成了伍泽锦的顾虑,这也是村里农户心头普遍存在的“三座大山”,更是肉鹅散养项目推广上的“拦路虎”。谁也不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何打消农户的顾虑,考验着一线扶贫工作者的智慧。
  在安吉精铸的帮助下,兴姜村深化原有的产业模式,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参与+分红”产业模式,进一步加强了项目在村里的推广动员,为首批认领的散养户发放鹅苗、饲料进行养殖。伍泽锦与同村贫困户卢景祥各认领50只鹅苗两家进行合养,成为了村里的散养户。
  截至目前,安吉精铸已为全村60户贫困户按每户1000元的标准发放鹅苗共3000只、饲料14400斤。养殖场负责做好鹅苗保障、技术保障和市场保障,所产鹅蛋按每个5元保底回收,肉鹅按每斤9元保底收购、现金兑付。“通过这种方式,村里不仅有了产业,也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其中,获得就业岗位,销路、收购价的兜底,农户的心里有了底,全村已有60户贫困户参与到散养项目当中。”安吉精铸驻兴姜村第一书记韩开林如是说。
  前景:丰收在望
“兜底”政策的保障,就像一颗定心丸,当地有的贫困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了养殖。对于养鹅,伍泽锦有着自己独到的方法:“圈起来”与“放出去”。他独辟蹊径,每天下午将鹅赶到山坡上放养,晚上再回笼,既节约了饲养成本,也能让鹅长得更快更壮实。“山上的草有些是中草药,鹅吃下去后不容易生病。”伍泽锦解释说。经过他的精心饲养管理,短短2个多月,鹅均重达6斤,成活率达88%,远超全村66.7%的成活率,成为该村散养户的模范。
  “公司回收时每只约120元,除了统一发放的饲料,与他结成帮扶对子的党支部也捐赠了饲料,基本零成本饲养,预计他的收入能够达到1万余元。”韩开林为伍泽锦算了一笔账。“有的农户还提出要扩大养殖规模,村里也在认真考虑他们的诉求,积极与公司进行沟通。”
  天下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措施,只有真正符合当地实际的措施,才能得到扶贫对象的认可和参与。农户参与养鹅既符合兴姜村的现状,也符合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需求,兴姜村在航空人的帮助和农户的辛勤劳动中开始恢复生气,逐步走上发展正轨。相信用不了多久,兴姜村的小康梦就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