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任务完成是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2020-10-20 

  

本报通讯员 白俊丽
  如果科研生产经营任务是一张考卷,对于航空工业一飞院来说,2020年有些难,甚至有些超纲。
  疫情防控的危机大战、科研任务的重大考验,在艰巨的任务挑战中,一飞院新领导班子坚持以圆满完成任务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越是艰险越向前,团结带领全院广大干部职工,凝聚起众志成城、双线作战的磅礴力量,递交了高质量的答卷。
  变革是应对外界变化的措施
2020年,一飞院科研任务的计划条目较上一年翻番。截至目前,一飞院科研任务完成情况与上一年持平,产品月交付能力较上年同期提升;集团公司考核任务完成率100%,高于去年同期水平;经营指标好于以往同期水平,预计可完成年度经营目标。
  今年以来,一飞院面向产品、面向客户,提出了升级“一体两翼”新模式、构建“第一责任人”新体系、回归企业“创造价值”本质等10个方面的变革举措。其中,一体两翼中的“一体”是指军民系列重点型号产品任务;“两翼”一是能力,包括“硬”能力和“软”能力,一是“产业”,通过产业构建,加速技术和核心能力溢出。
  在科研生产中,一飞院以项目为“战区”、专业为“军兵种”,着力构建“战”“建”结合的运营体系,通过“战”做产品、做项目,围绕产品目标,把产品做得更好、更耐用、更皮实、更可靠;通过“建”积蓄力量,把技术做透、做深,为产品创新提供支撑。从产品总师体系建立、外场响应流程的快速更改,到微观搞活创新生态,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改革、创新和探索,全力确保“科研和生产流程持续快速地流动”。
  变革的力量,成为了一飞院攻坚克难、应对挑战的支撑力,也成为引领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牵引力。
  “我们就是要实现任务目标”
  人到难时须放胆,越是艰险越向前。“在双线作战中,技术团队始终憋了一股劲,我们就是要实现任务目标。”
  数据显示,某项目每一项试验都比原计划抢出了20%的时间。这20%的时间,正是得益于研制策划、方法创新和风险化解,得益于研制团队持之以恒的不懈奋斗。项目总师压力大到“做梦都在分配各系统重量”,却横下一条心“呕心沥血打造一代名机”;常务副总师宁愿压上“半辈子的行业声誉”,也要坚持材料国产化研制,将自主控制牢牢握在手里;项目负责人扎在现场,5天只休息了10个小时,“半夜实在睡不着,干脆坐下来研讨技术”。
  成品副总师将近百家成品研制单位拉齐到项目标准,“走到哪里哪里托底”;飞控产品总师“不管任务再紧,只要到他那儿,可以24小时连轴转,还能想办法提前完成,为后续争取时间”……项目最终提前2个月完成目标。
  与此同时,某项目提前20天完成总装交付;科研试飞节节取胜,多次执行大型非军事任务……研制团队成员曾这样形容“双线作战”的体验:“攻坚的氛围高度团结,热气腾腾,大家被相互感动,向着更高目标迈进的过程是一种享受。”“到了最关键的阶段,团队每一个设计人员都战斗到深夜。大家拿出200%的努力,我们就是要完成任务,真正去实现心中无憾。”难时,互相打气:“关键时刻,舍我其谁!”累时,自我激励:“再往前一步,便是一个新的天地。”更多时候,大家共同砥砺奋进,“最终将一型产品在我们的认知范围内做到最好,这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党建+型号”党旗高高飘扬在科研战场
在科研生产中,一飞院积极推进“党建+型号”,将“抓型号必抓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的理念贯穿于型号研制,打造“政治工程”“精品工程”“干净工程”“荣光工程”,坚持融入科研、形成合力、教育为主、长效机制、效果优先、固化创新。
  “我是党员,我得上!”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技术保障团队尽锐出战,勇敢逆行,高标准执行运20伴随保障任务,为航空工业赢得声誉;在复工复产的重要时刻,青年员工冯翃翎,5千里复工,家人上万里相送,共同谱写航空大义;60岁的老何,8小时骑行逆行报到,“展现了一飞院普通干部职工的水平、能力、素质”;在持续变革的重要阶段,全院各条战线躬身入局、主动变革,做变革的推动者,做事业的奋斗者,从第一责任人体系到建立产品研制团队,从制度流程改进到战建结合、工作包落地,从凌晨4时的阎良到塞外边陲的晨光,党旗所指,就是胜利所向。正如王斌团副总师所说:“我们要以俯首耕耘不竭为本,以躬身奋斗不息为源,像‘飞豹’一样,风雨兼程敢向前,像大运一样,重载远航不怕苦。”
  一飞院人拿出更多一流的产品和技术,去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真正做大一飞院品牌,做优一飞院产品,做强一飞院技术,打造名副其实的一飞院,在大战大考中,一飞院越走越有信心,越走越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