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场,开启一场“心”的连接 2020-09-11 

  

本报通讯员 刘瑾
  一次“特别”的锻炼“部队用户需要专业的人来讲专业的事,从设计角度深入细致分析原理,说清楚原因,让他们能更好地理解装备、用好装备。作为设计员,也能更系统地从使用维护的角度剖析设计的不足,获取设计灵感。”谈起为期一个月的外场特别锻炼,航空工业直升机所机电系统部设计员窦志伟颇有感慨地说。
  这是一次怎样的特别锻炼,和以往的外场跟产跟飞又有何不同?
  2020年初,直升机所酝酿已久的科研技术骨干外场锻炼机制正式出炉。规定设计专业相关人员在晋升高级和中级岗位前后,必须分别有1个月和2个月的在役机服务保障工作经历,且不包含跟产和科研跟飞,工作结束后经用户和主机厂进行工作评价后,由服务保障主管部门出具书面考核鉴定意见,合格方可获得技术等级晋升资格。
  “我们这次外场锻炼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大家贴近一线、贴近实际、贴近实战,直面用户的反馈,从整机角度思考本专业的未来发展。”直升机所客户支援部部长韩振忠谈到,一般的跟产和科研跟飞,往往不能全面了解产品的使用和维护,不能完全反映实际一线用户使用情况,也就不能站在用户的角度发现整机、系统或专业问题。而对直升机在部队的真实使用状态缺乏了解,也就难以在设计理念和能力上有真正的突破。另一方面,此次参与外场锻炼的多为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他们对专业和系统问题有着独立的分析和思考能力,但在工作上也可能遇到“天花板”,需要学习新的知识、提升专业能力,从而经历从理论到实践,实践再到理论的一个过程。去外场与用户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沟通和对话,可以作为技术总牵头代表整个型号开展工作,从末端重新审视产品设计,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个更深入提升自身能力、转变思维方式的良机。
  从今年3月初到目前为止,直升机所已有80余名科研骨干到外场锻炼,在26地同时开展现场技术保障工作。30天或60天面对面的倾听交流,能对一个设计员的思维带来怎样的触动和转变?在那里,他们将见证每一架直升机更鲜活的生命状态,并用全情的投入、用心的努力,建立起与产品、与用户之间更深刻的连接。
  探讨融合中的思维升级
在这段时间里,“伴随”是设计员们在外场的主要工作状态。他们每天都要跟机组人员详细询问飞机的状况,每每发生故障,都要和设计员和厂家“促膝长谈”,了解故障的原因,并探讨解决的方案。跑道旁看飞机,飞参室看飞行数据,餐桌上也要抓住机会跟地勤讨论……设计员们的身影时常出现在机场的每一个角落。
  无论工作年限的长短,也不管是不是第一次来到外场,每一位设计员的心情都略有忐忑和紧张。牵头负责所有故障问题的沟通协调解决,在用户、工厂、配套厂家、所内各部门之间准确的传递信息,协助用户和工厂解决突发的故障问题;收集当日问题和既往问题的解决情况,并反馈回所内,加快问题处理的速度,提升装备的完好率。同时以更系统更全面的视野来看待直升机的设计、主责,是时时刻印在他们心间的誓词。
  结构强度部的王春辉还记得,在一开始投入工作时,部队用户提出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他接下来工作的鞭策和动力。那段时间,他时常与机械师一起躺在机腹下排查12架机油量传感器密封胶垫缺失问题,一个人在杂物库翻箱倒柜查找红外抑制器,清洗对氧化孔、清查统计焊缝裂纹等……一番努力后,部队用户初步认可了他的工作,对一些顽固问题也逐项带他进行查验。用户的信任让王春辉感到十分开心,他决定将此次收集到的意见,作为今后结构设计优化的主要方向。
  交流、探讨、行动、再沟通、再完善……也许是每一位设计员每天在现场的鲜活状态。回归理性探讨,共同成长,也是设计员们在此次外场锻炼中最深刻的体会和最大的收获。
  对装备的信任从对人的信任开始
按照工作要求,设计员每天必须及时记录现场工作日志,及时向战区负责人反馈重大工作进展及完成情况,每周五上午向直升机所客户支援部反馈现场工作周报。现场问题处理按“137”机制执行,即接到问题、故障或专项保障需求信息,1天内必须响应并启动处理流程,3天内必须反馈问题、故障处理方案或确定专项保障方案,7天内装备必须恢复完好或按要求保障人员和设备到位,所有问题必须及时响应,并快速处理。
  目前,已参与外场锻炼的科研骨干考核几乎都在良好及以上,南京的部队用户的评价尤其不错。参与该地技术保障的通用技术部设计员曹真认真主动处理各种技术问题,积极响应部队关于《腐蚀防护知识》讲课需求,针对外场直升机腐蚀及防护问题,完成专业授课,解决部队日常维护中腐蚀防护与处理的技术困惑,圆满完成南京外场保障任务,受到用户及主机厂的一致表扬,收获部队用户感谢信一封,并拿到了来之不易的“优秀”考核等级。
  “部队用户对装备的信任,是从对人的信任开始的。”直升机所客户支援部外场主管陈骏谈道,此次锻炼让设计员们开始学习与部队用户打交道,从机关首长、旅长、营长、排长,到普通的地勤和机务,设计员和用户都成为对方眼中更鲜活的个体,大家都看到了对方的用心和坚持。那些工作中一点一滴的努力,都会让彼此建立起情感的连接和相互的信任。
  “在现场,以100%负责任的态度投入工作,把直升机质量看作自己的生命,把飞行员看作自己的家人,把自己看作一位全情投入的创业者。”陈骏的一席话令人感慨,这也是面对用户时最需要的诚恳态度和最宝贵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