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者通,行者远,坚守初心追逐航空强国梦 2020-08-18 

  

郭丽娜
  “飞机没有螺旋桨,这样不行。”20世纪50年代末期,面对国外螺旋桨供应中断的严峻形势,毛泽东主席亲自过问此事,“螺旋桨厂要上马,大家要支持。”在老一辈领导人殷切关注下,航空工业惠阳在素有“京畿重地”之称的河北保定西部浅山区创建,成为新中国第一家从事航空螺旋桨科研制造的专业化企业。
  六十年时光荏苒,坚守“航空报国,航空强国”初心,航空工业惠阳实现了中国螺旋桨产业从无到有的突破;六十年风华依旧,坚定改革创新步伐,聚焦核心主业,形成螺旋桨系统、直升机动部件和复合材料叶片三大主业产品;六十年初心不改,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用户满意为目标,航空工业惠阳全新出发,再次迈向改革发展新征程。
  航空报国披荆斩棘开辟螺旋桨制造之路
  如果将惠阳的建立比作婴儿诞生,那这个婴儿无疑出生在一个“一穷二白”的家庭。内外交困的年代,面对“零”起点和“高”要求,第一代惠阳人选择迎难而上。来自五湖四海的航空建设者,汇聚于此,将“奋发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造出‘争气’螺旋桨”作为建厂方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排除一切干扰,克服重重困难,“边试制、边基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螺旋桨研发制造之路。
  1963年10月,新中国第一批木质桨叶在临时厂房中制成,装上国产木桨叶的飞机翱翔于祖国的蓝天,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飞机螺旋桨的历史。1966年,金属螺旋桨研制成功,揭开我国航空螺旋桨发展史上新的一页。2009年,复合材料螺旋桨的横空出世,使我国成为继美、英、俄之后世界上第四个能够自主研制大型复合材料航空螺旋桨的国家。
  星星之火,燎原之势。六十年来,公司始终追随着国际航空螺旋桨的前沿技术砥砺前行。主持编制了国军标、民用航空规章和行业标准等17项标准,通过了7种型号螺旋桨的适航取证,建立和完善了我国螺旋桨研发体系。相继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型号的研制任务,先后获得50多项国家、国防科工系统和航空工业系统科技成果奖。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实现了从无到有、技术跟踪、技术提升、技术跨越的发展。
  惠阳还是新中国最早研制直升机动部件的基地,从早期的直5、直6到直9、直11、直19再到直20直升机,其主桨毂和尾桨系统基本出自惠阳。目前已具备多谱系直升机旋翼系统动部件的科研和生产能力,基本形成完整、性能优良的产品谱系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能力。近年来,公司重点开发航空发动机复材部件和风洞风扇叶片。加强技术研究,强化知识创新和技术集成,提升复合材料数字化制造、检测、综合试验验证技术,建立复合材料叶片研发体系平台,不断满足研制各类复合材料叶片的能力。
  遵循“技术同源、产业同根、价值同向”的原则,公司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大力开发民用产品。自主研制的冷却塔风机、空冷器风机、电站直接空冷风机等轴流冷却风机系列产品和风电叶片产品,多次填补国家空白。
  从荒芜到生机,从生机向繁华。奋斗的惠阳人被时光染白了青丝,催老了容颜。却也在岁月中沉淀下“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坚定初心,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聚焦主业用创新力凝聚发展的源源动力
  每一粒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一个关于春天的梦想。中国人要圆“中国梦”,航空工业当仁不让地成为引擎。这是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航空人的使命,也为惠阳人指明了发展方向。面对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使命,航空工业惠阳确定了“聚焦主业、改革创新”的战略发展目标。
  2014年,位于保定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惠阳新区正式投入运行,公司立足用户需求,着力攻坚重点型号研制。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不断提升数字设计分析、疲劳试验、特殊表面处理、复材制品成型和检测、金属制品精密加工等核心技术以及加工、试验、检测能力,满足国家高新项目的研保需求,初步打造了数字研制平台,研发能力体系初具雏形。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强起来要靠创新,而创新要靠人才。公司大力培养航空螺旋桨、直升机动部件及轴流冷却风机领域的专业人才,围绕设计、工艺、加工、检测、试验等各领域打造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拥有多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集团公司特级专家、一级专家和一批任职高级职称的工程师、技师等,组建多个汇集各类专业人才的技术创新团队。同时,公司不断创新人才管理思路,优化组织机构、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改革薪酬体系、搭建人才成长通道、提升培训效果,用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手段来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让更多胸怀航空强国之志的人在惠阳绽放青春,释放才华。
  公司将改革全方位融入公司治理与文化,多措并举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提高管企治企能力,用制度化、体系化、规范化构建现代化企业体系,为中国螺旋桨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一步步坚实基础。
  2020年7月26日,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成功实现海上首飞的新闻燃爆航空人朋友圈。时光退回一年多前的2018年11月2日,第三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的颁奖现场,一个浑厚的声音宣读:“获得金奖的项目是由航空工业惠阳自主研制的JL-4A/1螺旋桨系统。”这是该届大赛中唯一获此殊荣的航空航天领域项目,而JL-4A/1螺旋桨系统正是为国产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研制的大型复合材料螺旋桨系统。该产品是我国首个按照适航要求研制的复合材料螺旋桨系统,采用先进的专用翼型和后掠气动布局,具有自动变矩、定距、顺回桨等功能,具备独有的桨叶外场互换能力。桨毂首次采用轻合金材料,整流罩首次采用复合材料,为飞机减重约400千克。螺旋桨近场噪声较同等功率金属螺旋桨大幅降低,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是中国航空螺旋桨发展里程上的重要一笔,更是惠阳人追逐创新,永不止步的一个缩影。
  航空强国新时代改革发展路上步履不停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世界一流军队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航空工业惠阳已聆听到时代的呼唤,聚焦螺旋桨系统、直升机动部件、复合材料叶片核心主业,以创新为驱动,向着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航空装备制造企业迈进。
  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向强发展历程的惠阳,将目光从产品更多地转向用户。从我要做什么的最初思考,开始向用户需要什么的深层次产品研发转变。服务用户,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系统解决能力提升的底气,是对公司科研生产经营综合统筹协调能力的考验。
  六十年专注于螺旋桨的开发和应用,航空工业惠阳已具备为用户提供螺旋桨需求定义、产品设计、试制装配、实验验证以及服务保障等全流程的技术支持能力,能够按照适航、国军标等要求提供全流程、全系统的螺旋桨综合解决方案。根据用户需求,具备开展螺旋桨气动、螺旋桨结构设计与分析、控制系统仿真模拟设计能力。具备复合材料螺旋桨叶所需的全套工艺设备和试验设备,具备螺旋桨功能试验设备、螺旋桨关键件的寿命评估试验能力。
  技术为先,服务为本。“用户意识”已成为航空工业惠阳全体员工的“口头禅”。从用户视角回应关注点,敬畏质量、遵守契约、主动沟通、强化服务……这些不仅需要意识的转变,更需要管理思路与管理体系系统化改革提升。面对新的发展要求,公司以AOS体系建设为抓手,推动公司综合管理水平跃升;运用工程化的系统思维,围绕市场,加强顶层设计,不断提升核心主业的研发制造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树立创新理念,完善创新体系,建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持续释放创新活力;加强与用户沟通、加快公司服务体系升级、促进服务流程标准化、精准化落地,形成长效机制,让用户满意度成为检验公司改革发展成效的试金石。
  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历经六十年风雨的航空工业惠阳正焕发出新的活力。六十年中,公司以不畏艰难的开创精神与永不止步的创新精神谱写了一曲航空报国的奋进礼歌。如今,坚守“航空报国、航空强国”初心,新的征程,正催促着新一代惠阳人步履不停。行者方致远,奋斗路正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