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院的“零”时工 ——记航空工业制造院优秀共产党员史冬梅 2020-08-11 

  

刘冠懿 董悦琪
  “零”对史冬梅有着特殊的意义。每天下班前,她都要把工作归“零”——作为航空工业制造院一名公文机要主管,“零”是她工作的追求,只有“零”才能让她安心。2020年,她被评为航空工业制造院优秀共产党员。
  “零”差错
1996年,她成为制造院的一名打字员。“打字员有什么出路?”“谁还不能打点字啊?”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因为工作性质,史冬梅没少遭遇质疑。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她的师傅鼓励她:“即便只是打字工作,学问也大着呢,关键字出错,可能会导致表意天差地别;标点等细节错误,会让领导、其他单位质疑制造院的专业性……”
  史冬梅逐渐沉下心来,认真琢磨“打字”的奥秘,她要求自己“经手文件零差错”,她也做到了。经过两年的磨炼与积淀,领导将她调入了一个关键岗位——公文主管。
  公文,是一个单位的脸面。制造院公文的排版、校对、按密级呈报和分发都要经由史冬梅完成。每一篇公文她都细致地校对、排版。有时候,提交审核的公文出现文字出错、语句不通等问题,同事劝她退回去,让起草部门按照要求重写。她说:“他们在一线搞科研最辛苦,改错字、调格式这种相对容易的事儿就让我来做吧,这也是我的老本行啊。”多年来,她熟记保密条例,严格审核把关各条保密事项,来文、收文、发文、制文,全部零差错,每次保密考试都是满分。
  “零”问题
公文工作越来越顺手了,这时,史冬梅又接到了新任务——车务管理。同事们都笑史冬梅接了个“烫手山芋”。
  制造院位于北京东五环外,在网约车还不普及的年代,院里自有公车和外租车加在一起总共30多辆,需要人工调配,还总是不够用,经常有着急用车的同事向她发牢骚甚至发脾气。虽然委屈,但她心里憋着一股劲儿,要让公务用车不再是工作的“绊脚石”。
  她用了半年时间,统计了万余张用车单,掌握了主要目的地、往返用时等重要信息,硬是把自己从“路痴”变成了京城“活地图”。同时,她自学了excel公式,设计了用车管理表格,精确到用车时间、时长、油耗等,实现了车务的“大数据管理”。出行人员都能用上车,抱怨少了;司机少跑冤枉路,压力小了;车辆使用更便捷,效率高了。
  “零”延误
2007年,史冬梅入党。2008年,她的第一个宝宝出生了。因其岗位性质和工作需要,产假只休了两个月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她笑称:“不是工作离不开我,是我太想念工作了!”
  2017年,第二个宝宝到来。作为高龄孕妇的她,除了例行产检,一天甚至一个小时的工作都没有耽误。孩子刚刚满月,单位要迎接上级检查,她几次将孩子哄睡着后留在家里,自己到单位协助同事整理备查资料。同事心疼她,她却说:“我是党员啊,我得带好头。”
  2019年底,制造院和复材中心的并网工作到了关键节点。从前期设备的购置、机房环境改造、设备调试、邀请集团密码专家验收……每一个环节既要符合标准要求,又要守住时间节点。她主动协调,设计时间表,多次在两地之间奔忙。多少个凌晨,机房中还有她忙碌的身影。终于,在并网节点当天,凌晨3点两地设备调通,她才长舒了一口气。
  “零”抱怨
为了日常办公高效运转,行政岗位均设置了“B角”,而这些“B角”,史冬梅每次都主动请缨。她总说:“我住得近,方便。”于是,下班后、节假日总能看见她风风火火又回到工作岗位的身影。
  为了做好这些不起眼的搭台补位工作,她牺牲了个人的休息时间,牺牲了陪孩子学习的时间,牺牲了陪伴父母的时间。有时候,她刚回父母家,热水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同事一个电话打来,她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大家说她总是干没有显示度的活,她爽快一笑:“这些零碎的日常工作做好了,也是航空报国嘛。”
  甘当“零”时工,当好“零”时工,是她的责任,更是她作为共产党员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