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变不离“计划” 实干才是“王道” ——记航空工业成都所2019年度劳动模范解海涛 2020-08-11 

  

本报通讯员 彭文晶
  现任航空工业成都所售后部外场技术室主任的解海涛,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到成都所,至今已有11年。从一名设计员到研究室主任,天天和用户打交道的他,早已对外场技术保障这一领域的工作格外熟悉,“机型多,出差多,急活儿多。”
  还记得刚入所不久,解海涛就跟着室里有经验的老同志前往巴基斯坦,共同负责首批交付的“枭龙”飞机的外场保障工作。这一去,就是8个月。和战机、巴方飞行员以及地勤人员打交道,协调解决现场问题,构成了解海涛每日生活的全部。频繁的面对面沟通,让解海涛清晰了解到用户对装备的需求和改进建议。半年后,同去的同事先行回国,接下保障组组长重任的解海涛开始独自负责牵头协调现场所有事宜。
  这8个月的历练,不仅让解海涛养成了“有问题就得尽快解决”的工作习惯,更实实在在地加深了他对外场保障专业的理解和认识。
  “逼”出团队潜力
随着多个机型陆续交付部队,全面“开花”的外场保障工作顿时让外场室陷入了“多型号多地分散保障”的巨大压力中。每个型号特点不同,开展保障的方法和要求也不同,对主要依靠人力的传统保障模式冲击很大。同时随着型号装备的发展,外场保障的工作量持续增长,技术支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外场保障模式“更新换代”势在必行。
  工作中,解海涛会根据每个人在工作中展现出的特点和优势,结合个人兴趣和专业发展方向,交给他们一些富有研究性和开拓性、同时又十分贴合工作实际的研究课题,激发大家更多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也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成长渠道。2019年,售后部首次举办了内部创新大赛,解海涛要求外场室每位年轻同志都得提交一份个人作品,大家一起来探讨每个作品的创新性和可实践性,团队的创新氛围愈发浓厚。
  入所4年的何勃,如今已是外场室“妥妥的”专业技术骨干一枚。在他心中,解海涛是一位“很会挖掘员工成长潜力”的领导,每年都会在创新建设方面给他们提出要求并督促落实,“我们每个人年初都得报至少1个年度个人目标,年底时室里会逐个对照目标进行检查和总结,就看你完成得咋样。”
  “其实就是为了逼一逼他们‘自我提升’。”解海涛笑道:“所里的成长平台是很多的,只要你有创新思维和实干精神,就会做出属于你的成绩。”
  高效率强业绩源于好习惯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保障是成都所2019年的“核心政治任务”,容不得丝毫马虎。而解海涛所在的售后部外场室,正是此项大任的牵头者。从空中领队机方队、歼击机方队到地面无人机方队,成都所此次共有7型战机参与受阅,保障任务的强度和难度可想而知。前期方方面面的规划协调、保障方案的制定、保障现场的无缝衔接……都是解海涛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解海涛决定先从和部队的对接着手。他带队到各个部队走访调研,逐一明确了各个参阅型号的分布地点、参阅数量及现场保障具体时间和参与保障的专业,参阅型号的技术状态清理等多项多轮工作也随之安排妥当,同步开展起来。
  正是在前期充分准备基础上,解海涛交出了极具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成都所《国庆70周年阅兵任务保障工作管理规定》。从6月下旬三地保障团队分别进驻各自的保障地开始,解海涛每天根据现场所需,及时协调所里相关专业,抽调专业骨干,全力保障参阅飞机的完好率;不断与部队对接,协调资源理顺关系,为现场保障团队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人员安排上根据型号和任务的轻重缓急各有侧重,相互补台。
  分析飞行数据、梳理装备状态、确认实施环节、明确进度节点……正是这样的锱铢必较,国庆阅兵当天,来自成都所的7型25架飞机“米秒不差”地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
  “聚力阅兵共襄盛典,精准高效保障有力。”成都所三地保障团队的优异表现赢得了部队的一致好评,解海涛荣立集团国庆阅兵装备保障个人二等功,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和自己一起获得立功奖励的还有外场室的四位青年员工何勃、周游、冯力、靳国涛。
  除了这一举国瞩目的“大活儿”,2019年解海涛还带领外场室获评“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同时获得集团级管理创新成果2项,授权专利1份。这些奖励的背后,是由解海涛主笔的万余字的“高含金量”研究成果——《主机所精益外场服务保障体系创新实践》。
  “高含金量”,正是将近年来在外场保障工作中形成的先进理念、先进经验、先进方法以及创新点,进行的一次全面、系统、专业的梳理总结和思考提炼。
  在主管副总师和部领导的积极支持下,解海涛带着团队成员从技术问题处理、重大专项任务保障、外场技术状态管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构建起面向型号全生命周期、规范高效的技术保障体系,梳理出完整的工作流程、规范。这一研究成果的形成,极大促进了外场保障质量的提升和飞机设计的优化。
  在如此纷繁饱满的工作状态中还能对之前的工作进行系统深入的总结与思考,解海涛将此归功于细致、合理的年度工作计划。“年初我们部的各个研究室都要上报当年要完成的重点任务,确定重点后,再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去策划和落实,据此协调安排全年工作,分解到各个季度。出差较少、工作量相对小一些的月份,我就多花时间和精力在总结研究上。”
  正因如此,解海涛从没有因为工作临到最后而“抓瞎”的时候,也不觉得工作压力有多大,因为“在对全年任务的分解中分解掉了”。
  今年,心系专业发展的解海涛又有了新的目标。
  “现在进展如何呀?”“还可以!”解海涛的声音里带着一点不满意,三分思考,十足坦然,“我们正在研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