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燕 2020-07-24 

  

司杨
  离巢远去的燕子,总有归来之时……。那是4月的一个早晨,春天的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小鸟们在冒出新叶的树梢上欢快地叫个不停,又是一个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的一天。我迎着朝霞,在小鸟欢快的鸣声陪伴下,走在上班的路上。
  出门前,当我穿好崭新的蓝色工装,自豪地站在镜前,伸手摸了摸胸前挂着的工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感。都说冬去春来燕归巢,回到这里就像回到了家,心里总觉得很踏实。
  中国人的传统是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我的爷爷、爸爸两代人,都在贵州这个山沟沟里的航空锻造企业——安大扎了根,用一颗航空报国之心,默默奋斗了几十年。追忆当年,爷爷从硝烟弥漫的抗美援朝战场回到了这里。1987年,爸爸转业后,跟随爷爷的脚步,褪去一身戎装也回到了这片土地。曾为军人的他们延续着报效国家的理想。我出生在这样一个军人的家庭,自小跟着父母在这片土地长大,也有着戎装情结,虽然我没能穿上那一身军装,但也渴望追随他们的足迹,成为航空人继续完成他们的报国理想和那份奉献航空事业的热情。
  少年时的我并不曾真正了解身边的这家航空企业,只是知道,是一个“打铁”的行业,一个生产飞机锻件的锻造企业。现在想起来,考大学时不愿意报考航空院校就是怕毕业回来当“铁匠”,还真有点儿不知为过、无知可笑。但是几年的大学生涯,我的“航空梦”从来就不曾遗忘过。当我大学毕业,应聘来到成都的一家台资公司,仅4个月后便辞掉工作,回到贵州这个宁静的安顺小城。曾经有师傅和同事们问我:“你从成都回贵州工作,后悔不?”我含蓄地笑笑,“还好吧。”其实,回到贵州成为航空人我并不曾后悔,没能回到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才遗憾。
  曾经在车间里见过无数架飞机的组装,在飞行航站楼上看到飞机一飞冲天的瞬息间,虽然感受到了满满的骄傲,但我却还是有点失落,可能是我做的计量工作与飞机上天的实体联系实在是太少了吧。后来我就如愿以偿地调回安大,干的依旧是计量工作。我所负责的量具却是用在一线直接干出产品的,这种成就感我觉得就有很大的不同。虽然耳边不再是飞机发动机隆隆的轰鸣声,而是锻锤打击嘭嘭嘭的声音,我竟觉得如此震撼、耳熟,无比的亲切、踏实。之后,开始像小学生一样,一点一点请教老师傅,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逐渐融进文化里,我渐渐地发现,所谓的“打铁”并不是那么粗犷简单,也逐渐理解了祖父辈们的执着与奉献。火红的锻件、闪亮的环件上,牵系着的就是他们的航空报国梦,锻造出的产品就是支撑起翱翔于蓝天飞机的骨骼。
  几年的时光转瞬即逝,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我很平凡地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只是期望可以离梦想更近一些。既然“燕已归巢”,作为归燕,我就想着做好自己的工作,为航空事业努力地多付出一点,继续为航空报国这个理想而努力。
  静沐故乡的暖暖阳光,不愧于心,不负于生。多年后我也可以骄傲地给自己的孩子,讲诉这个属于我的“燕归”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