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牛”和纵缝焊的故事 2020-07-24 

  

杨金平
  202厂房焊接班的角落里,趴着一台尘封许久的机器,其貌不扬,却是目前公司里最先进的焊接设备之一,学名叫作“筒体自动纵缝焊机”,简称“纵缝焊”,价值120余万元。用它加工导管产品,焊接速度快、产品质量稳定、焊缝均匀美观。但这个家伙耗费的生产准备时间却太长了,工装安装、零件定位,一通折腾下来,算算时间,竟然比手工焊接来得还要慢些。不由地,我们感叹着:空有一身绝技,却无用武之地。久而久之,“纵缝焊”这个东西就无人问津,闲置了起来。
  一天,来了一个身材不高,但精力充沛的中年人,他先是这里摸摸,那里看看,绕着“纵缝焊”转了一圈又一圈,然后认认真真地将“纵缝焊”里里外外清洗干净。他就是共产党员、公司技能专家、钳工高级技师、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卫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黄卫,我们送他外号“老黄牛”。在他的眼中,这可是个蒙尘的“宝贝疙瘩”。虽然不是焊工岗位,但论起小改小革、技能创新,这可是他的看家本领啊!看着眼前这个闲置的宝贝,他是真的心疼啊!于是,彻底征服这台价值不菲的“纵缝焊”就成了他在那段时期的目标。在他的带领下,公司以“黄卫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筒体自动纵缝焊机在航空导管零件焊接中的运用”技术攻关小组。“老黄牛”彻底和这台“纵缝焊”杠上了。
  通过一年多不断摸索,实践,“老黄牛”带领攻关小组运用“头脑风暴”法,大胆创新,摒弃了“焊枪移动”传统焊接模式,设计了一套独立的自动导正、送料装置,与现有焊接设备联动,改变原有的焊接运动方式,让焊枪不动,导管相对焊枪运动。既能自动完成导管对缝及定位,又同时实现自动送料,达到了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目的。
  “纵缝焊”哪是轻易就范的主儿?试加工过程中,先后出现了“焊枪无法对正”、“材料重叠”、“管子变形”等问题,“老黄牛”见招拆招,采用了“新增一套龙门悬臂芯轴,在芯轴上增加三组支撑滚轮”等技术方案,在历经多次失败和自我否定后,送料、校正装置日趋合理、完善,终于解决了纵缝焊机装夹定位技术难题,让“纵缝焊”重新焕发青春,正式投入到导管焊接生产中,实现了对薄壁、长、小直径导管零件高效率、高质量的焊接。
  “老黄牛”乘胜追击,又设计了一套数控编程和电气化辅助系统,使“筒体自动纵缝焊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数控操作自动化焊接生产。和人工焊接相比,改进后的筒体纵缝自动焊质量和效率得到质的飞跃,加工效率和原自动焊相比,加工效率提升了18倍以上。“纵缝焊”工装数控化,这项技术成果填补了航空制造行业薄壁、长、小直径导管零件自动焊接方面的空白。现在“纵缝焊”成了焊接班的宝贝疙瘩,在冲刺今年“双过半”任务目标中发挥了大作用,金贵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