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匠精神”擦亮党员底色 2020-07-21 

  

本报通讯员 刘蕊
  在哈尔滨南郊机场,直升机旋翼飞转,披着金光扶摇直上。在航空工业哈飞,不乏经验丰富、身怀绝技的技术技能高手,他们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大国工匠的风采;也不乏年轻热血的后辈新秀。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党员的榜样力量,职工的硬核担当,交织相融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铸就了“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文化氛围,培育了一个又一个精益求精的工匠。
  直15/H175机体结构优良中心的高希凯参加工作20年有余,参与过多个型号的研制及批产工作,且每每有“惊艳之作”。他肩负H175型号防火墙的生产工作,在型号研制初期,由于防火墙材料薄、表面质量要求高,很容易发生划伤和变形问题。操作者在平台上操作时需手持固定,铆接难度大,生产效率低,成了整个站位的心病。“我是工段的老人,还是一名党员,解决问题必须冲在前面。”高希凯很急迫。
  怎么既确保质量又提高效率呢?在工作中认真操作加倍小心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找到方式方法固化流程才是长久之计。在铆接第一架机时,高希凯使用3M胶带对防火墙表面进行全面防护,全程没有划伤和变色。保证了表面质量,高希凯却没有满足,他还想着怎样才能降低成本。他主动找到工艺人员,设计了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的防护材料,每架机可节约1.5卷胶带。他还设计了托板螺母铆接辅助工装、钛合金上平台固定工装等,提高了铆接效率和产品质量。在高希凯这里,好像没有“以前就是这么干的”这回事,他总是能发现问题,并想尽方法去解决。经过三年的不断改进,防火墙实现了产品的高质量交付,多次受到客户代表的认可。
  试飞站的王钊也在身体力行地践行党员的优良作风。试飞保障中的每一个问题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快速反应、精准打击、妥善处理,是他一直保持的优良作风。处在飞机起飞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他总能把好关、站好岗、给飞行安全上一道“加强险”。
  在6月的一次试飞任务中,机组人员按照程序开展预先航前检查,发现液压应急电动泵工作状态不稳定,偶尔无法正常工作。地面保障机组人员展开排查,认为电动泵故障可能性很高。可是,如果不能确切地找到问题点,更换应急电动泵后还可能出现故障,耽误飞行进度。王钊带领机组人员开展复查,通过测量线路检查电源电信号,复现了故障现象,发现电源控制板上开关故障导致测试接插件不稳定。通过更换开关,很快解决问题,试飞任务得以顺利进行。
  在复合材料车间有一位大家公认的攻关能手——“85后”党员肖野,他爱琢磨、热心肠,还很正能量,熟知型号所有零件,是型号的技能指导,曾攻克工字梁、滑动舱门等多个零部件成型难题。工字梁结构复杂,同一平面有多个不同阶层,局部加强达数十层,出了名的难成型。在工作推进一筹莫展时,肖野主动申请,拿下这块“烫手山芋”。他对零件60余个点位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找到超差点并制定改进措施。攻关那段时间,大家总能看到他左手拿着工艺指令,右手拿着各种测量尺穿梭在车间。经过一次次测量改进,工字梁成型难题被成功攻克,零件质量和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现已有数百件零件无故障交付。作为党员攻关团队的一员,肖野不仅有改进创新的决心和韧劲,也有授业解惑的耐心和无私。他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将攻关成果和工作经验倾囊相授,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哈飞人在党员的带动下,在各自岗位上保质保量完成工作,抱着永远在路上的心态,孜孜以求,为了“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精益求精、执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