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星』炼成记 ——记航空工业成飞『创新之星』徐伟伟 2020-07-17 

  

徐伟伟

陈苗苗
  “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身“居”零件制造技术室,见到这群“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精神的践行者,才真正理解了干一行爱一行的深刻内涵。
  徐伟伟,航空工业成飞工程技术部零件制造技术室党支部书记、室主任,2019年公司“创新之星”,同事们亲切地称他“大徐”。认识大徐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印象:小伙子随和洒脱、谦逊热情。事实上,从来到成飞工作至今,大徐在航空复合材料领域内已经奋战了7年,参与并负责多项复合材料技术攻关任务,从一名普通工艺技术员历练成长为科室主任、公司“创新之星”,大徐实至名归。
  深耕专业 筑牢基础
从原材料到零部件需要经过配套严密的工艺,工艺的好坏决定着制造水平的高低。复合材料制造工艺的摸索,立足于实践,超然于创新。大徐深谙此理,并以年轻人难得的稳重沉静,深耕基础。“行稳方能致远”,在自己喜欢的行业从事自己的专业,要想走得更远,筑牢基础是关键。
  大徐的奋斗史,在车间工段早已传为佳话。入职之初,为了对现场工艺有更加直观、详细的了解,大徐在做好各项本职工作之余,最喜欢往现场跑、最乐于跟工人师傅泡。厚厚的专业书,大徐抱着查找资料,在现场核实工序、修正参数、总结心得,常常一蹲就是大半天。这样踏实严谨的工作态度,不仅获得上上下下的一致赞许,也让大徐迅速成长起来。三年多的一线工艺员从业经历,大徐倍加珍惜,将它看作是宝贵的财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线的历练,让大徐练就了这样的本领:零件图号、技术条件、制造工艺等信息了然于胸;处理现场问题思路清晰,一针见血直中要害;专利、论文等技术成果不断沉淀,技术难题不断攻克。
  理念创新 助推提升
有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有了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若因循守旧、按部就班,重复走前辈铺好的道路,可成就不了今天的“创新之星”。在参与新机项目研制过程中,复合材料共胶接工艺生产进度落后,大徐有了大胆的想法:为什么不能采用精益制造的方法,通过流程优化、推广,缩短工艺制造周期?
  技术工作忌讳纸上谈兵,若想法不能落地、实现工程化应用,那么一切就是空谈空想。大徐是行动派,虽然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但他的脚步从未停歇。前期大胆猜想,之后小心求证。经过对方案反复修改和试验,车间通过流程优化并全面推广,产品制造周期成功缩短,有效保证了项目研制进度。通过项目实施,还极大提升了公司复合材料零部件制造水平和行业内的知名度,该项目也被评为公司2016年度“先进管理技术项目”,并获得了2016年度创效一等奖。
  努力没有白费、理念创新助推提升有了实例,大徐信心更足、干劲更大了!
  技术创新 攻克难关
作为复合材料专业负责人,年轻的大徐常常思考:作为一项新技术,国内外复合材料方面的技术沉淀不足、可供借鉴的更少,要让公司的复合材料工艺技术走在国内甚至是国际前列,需要下大功夫。
  在全程负责某项目复合材料零部件的工艺审查、工艺试验、工艺方案制定及产品研制过程中,大徐针对项目重点、难点部件“大型整体U型加筋壁板”组织进行技术攻关。这时候,大徐在技术创新上的实干、钻研精神显露无遗:针对典型问题从典型件试制开始,一件件深入探索,一条条不断完善,从繁杂的工艺试验数据中发现规律,进而掌握工艺制造规律,最终形成产品的研制工艺方案,并编制相关工艺文件。该项目首次在公司内实现了全型面工艺仿真模型替代产品数模进行实物研制的技术突破,真正意义上实现复杂整体结构零部件的共固化工艺成型。该项目不仅攻克了制造技术难题,也获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荣获公司级科技进步奖2项、集团级科技进步奖1项,并取得专利受理1项、授权1项、实用新型授权1项。
  2016年11月至2018年9月,大徐作为主要成员加入公司某专项技术攻关团队。两年中,大徐全程参与了工艺试验方案、整机技术方案的制定、相关试验验证及首架实物后机身的装配验证,在团队中贡献了自己的独到思路,为团队在关键技术攻关上提供了明确的方向。现如今该团队已经获得成功,实现装机验证,填补公司该技术领域的空白。
  钢铁不是一天炼成的,“创新之星”也不是!大徐心中装着明确的目标,并在沿途树立了醒目的路牌,每一次关键技术难题的攻克,每一次制造质量的改进,都是他努力的方向。以身求是,以心创新,身心合一,何惧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