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轰鸣 一场战“疫” ——某试车台点火成功纪实 2020-06-19 

  

本报通讯员 张永建
  4月10日15时50分,随着发动机巨大轰鸣声响起,某试车台首次点火成功。
  阵阵轰鸣犹如震颤万籁俱静夜晚的一地惊雷,破除了3个月以来笼罩在每个人眉头的阴霾。
  回想起这个特殊时期里的点滴过往,航空工业规划试车台项目部的所有人都深知,这一阶段性成果实在来之不易。
  1月31日~3月2日大年初七,原本应该熙熙攘攘的项目现场,却依旧一片寂静。
  项目原计划正月初七(1月31日)进场施工,但受疫情影响,复工时间推迟到了3月2日。
  这期间,项目总监陈子龙却没闲着。随着疫情形势不断变化,陈子龙编制的项目复工防疫方案几易其稿,最终得以审批通过。由于项目复工涉及到10余家供应商,陈子龙及时跟进掌握各家复工进度和施工人员配置情况。
  电气系统的供应也受到了疫情的影响。由于工厂所在地实行封闭管理,直到2月24日才陆续复工。针对这种情况,项目部及时提出了按多个批次专车发货的要求,以避免因物流而耽误项目进度。
  设备的生产和物流问题解决之后,人手短缺的问题便凸显出来。直到复工日前一天,电气系统供应商仅有一人满足相关要求抵达现场。而电气系统的前期工作量很大,恰恰是需要人手的时候。
  面临困难,项目部及时转变思维,积极协调当地供应商,紧急调配4名有经验的工程人员参与现场施工,成功解决了供应商的燃眉之急。
  项目经理张永建接到业主的复工通知后,马上联系项目当地的合作伙伴,帮助采买防疫物资。
  在2月28日抵达项目现场后,他用了3天时间,跑遍了当地大大小小的药店,终于在复工的前一天采购到足够的额温枪、消毒液、口罩等防疫物资,满足了复工的基本要求。
  一切都准备妥当,静待复工的发令枪响。
  3月2日~4月9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3月2日复工当天,项目现场第一时间成立了代号为“168”的防疫小组。由于防疫小组的成员——张永建和业主方管理人员李景华、唐辽飞——三人的年龄之和是168,于是便有了“168”小组的戏称。“168”小组负责现场人员的管理、防疫消杀、后勤保障、多方协调、紧急排故……特殊时期,他们用积极作为的每一天保障着项目调试的顺利进行。
  在“168”小组成立的同时,设备工程航空事业部数采软件专家唐敦荣也赶到了现场。
  复工当天,现场还不具备数采软件调试条件,唐敦荣便来到其它现有试车台,协助业主进行试车台数采软件的系统升级和维护。在这个特殊时期,这种不分彼此、敬业奉献的态度更显得弥足珍贵,也让业主深受感动。
  由于项目临时改用国产设备,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很多编程的工作量和对接的问题。面对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唐敦荣凭借多年的现场经验和扎实的技术功底,有条不紊、应对自如,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向着业主的高要求,一点一点前进着……
  在调试现场唐敦荣一待就是40多天。每天下班后通过与7岁女儿的视频通话,缓解着他对家人的思念,也缓解着家人对他的担忧。
  3月31日,“关键先生”刘国强也来了。
  设备工程部的每个人都知道,航空事业部有一宝,便是年近七旬的刘国强。作为技术的权威,刘国强几乎参与了设备工程部承揽的所有试车台的建设工作,常常会成为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从西安项目转战到此,刘国强一到现场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工作。
  4月4日,看到一辆来自湖北襄阳的车出现在大家视野里,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这次项目的关键设备是设备工程航空事业部新研发的油门杆,而它的制造商位于湖北襄阳。由于疫情的影响,设备生产一度陷入停滞。直到3月16日襄阳“解封”之后,设备才得以赶制。由于物流尚未恢复,设备制造商第一时间派人携带设备自驾赶赴现场。经过项目部与相关防疫部门的提前沟通报备,4月5日,持有健康码的相关人员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迅速展开了施工和调试工作,有力地保证了项目的进度。
  4月10日经过近3个月的努力,4月10日,作为试车台建设的标志性里程碑,某试车台首次点火成功。疫情期间,在延迟开工的情况下,点火时间仅比原计划推后20天。
  这样的成绩离不开陈子龙的用心,离不开张永建所在“168”小组的坚守,离不开唐敦荣和刘国强的拼搏,更离不开业主方和所有供应商的支持与配合。大家在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道路上,从来都是携手并肩、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