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看创新 ——航空工业一飞院徐舜寿创新中心变革回望 2020-06-12 

  

本报通讯员 白俊丽

最近,航空工业一飞院徐舜寿创新中心智能飞行器技术研究室主任付强,正忙着论证快速验证工作模式以及软硬件需求等。

中心内部机构调整后,付强所在科室的名字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创新技术研究室重新定义为智能飞行器技术研究室。

从广义的创新具体到智能飞行器研究,不仅仅是牌子的变化、业务的重新定义,中心新创建的快速验证工作室也挂靠在室里,这些都让付强感到很兴奋。“创新的条件更足了,创新变得实实在在,能看得见摸得着,我们有了从设想到工程化转变的环境。”

其实,变革之后的徐舜寿创新中心变化不止于此。

受办公条件限制,自2017年中心创建的两年来,20多位员工分散在一飞院倚天大楼四层四个面。两个室挤在一个房间办公,最多的时候,四个室的员工挤在一个房间。

这样的情况,在变革之后改善了。

今年4月28日,徐舜寿创新中心整体搬迁至试验区映天大楼,实现了集中办公。

“创新氛围更浓了!交流更加方便!”“以前分块去做的东西,现在有条件合作,驱动了更多有创新意愿的人加入。”

这个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集体,迅速把扑面而来的创新感受化为快速行动。

没错,没有比想法变成产品更大的动力,没有比天空更大的舞台!

做一飞院的

“孵化中心”“特种部队”

创新中心是研究院新平台、新技术的“孵化中心”,是研究院探寻主攻方向、延展全价值链的“特种部队”。

创新能力的强弱不仅取决于资金、人才等资源投入,还取决于创新环境。

徐舜寿创新中心主任李军府说,随着变革举措深入推进,才意识到宋科璞院长持续指导创新中心打造的变革模式,与研究院变革发展理念一脉相承。

2019年12月12日,宋科璞首次到创新中心调研,此时距新班子上任刚满一个月。宋科璞提出,一是创新要聚焦院内主线,不是想干啥就干啥;二是创新要探索无人领域和智能技术结合;三是创新要按照远中近采取不同模式,近的要做实,远的就可以做得虚一些、软一些。

今年2月17日,一飞院复工复产的第二个周一,宋科璞再次就变革发展和创新中心班子研讨,提出先动起来、先行一步,面向产品理念开展内部组织架构调整。

3月12日,宋科璞和相关主管领导、职能部门听取创新中心改革方案汇报。宋科璞对创新中心提出了三个“尽快”,即尽快合并办公场所,实现集中办公;尽快建立快速验证能力,开展原型验证和原理验证,创新的东西不能总是停留在纸上;尽快将院招研究生统一到创新中心培养,集中开展学术研究人才培养。

宋科璞提出,面向产品的创新不仅是盯着飞机平台本身,跟飞机相关的内容都是创新的领域。

是的,创新没有天花板,整个天空都是我们的!

小步快跑,边干边建边学

创新中心要构建适应创新发展、充满创新活力的内部环境,吸引、汇聚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注重应用先进的工具、方法,形成快速响应、快速验证的能力,支撑预研论证和技术研究工作。

这是创新中心近期的变革时间表。

李军府这样概括这段时间的体会:“小步快跑,边干边建边学。”

今年3月16日,创新中心启动快速验证工作室方案论证,推进实施试点项目,目前,基本能力的需求报告已经形成。

3月21日,创新中心新的组织架构通过评审,确定从联合作战体系、装备、技术三个层面开展创新,同步配套建设作战仿真实验室和快速验证工作室。

在组织架构调整的同时,创新中心对在研在论的项目进行重新划分。结合新的架构对岗位重新进行梳理设置,对人员进行重新定岗。一边推进现有工作往前走,一边开展新建立专业室的能力建设。

4月28日,创新中心完成搬迁,实现集中办公。

5月12日,2018级以后的院招研究生集中至创新中心,创新中心专门划定了研究生工作区域,配备思政导师,和各所指派的导师助理共同指导创新研究。

5月26日,创新中心再次就科研室专业能力建设进行研讨。

……

李军府说,创新是支撑中心前行的根基,团队一边在小步快跑,快速落实变革举措,一边小步试水,不断探索研发新的产品。

把从0到1的事做好做实

徐舜寿创新中心的任务是要干从0到1的事!

今年4月27日,宋科璞在给科研主体负责人培训时指出:“徐舜寿创新中心的任务是要干从0到1的事!”

李军府说:“从0到1,我理解的创新就是面向未来,实现产品的从无到有。”

在变革进程中,创新中心迅速组建团队开展创新项目研发,某新技术研究机设计进入方案设计阶段;某智能产品设计可以代替现有实现升级;为疫情防控特别定制的产品,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创新中心组建联合团队,制定研发方案,开展了多轮专项研讨。

还有一件事是创新中心在不断探索的,那就是如何理解1的内涵,把1的概念做实做透。

李军府深知,仅靠创新中心的这30多人发力远远不够,只有依托全院的力量,才能实现更深层次的创新。后续创新中心将从建立体制机制出发,联合科信部等有关职能部门,明确创新中心与各所的分工规则和工作界面;建立基于工作包的院内预研创新协作机制,也就是多专业联合论证与研究机制;同时,建立院内联合创新团队的工作机制,开展项目试点,通过项目试点边摸索边前进,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悟去学去提升。

在孵化创新上,创新中心希望探索独具一飞院特色的院招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将团队设计与个人研究相结合,依托快速验证能力开展创新验证。

在内部管理上,创新中心坚持贯彻“战”“建”结合理念,探索建立目标管理与项目管理相结合的内部管理机制。“能力的建设绝不是靠派活实现的,我们希望通过目标管理来进行自我激励。”李军府正在规划以目标管理来牵引“建”(科研室专业能力建设),以项目管理来规范“战”(项目论证、项目研究),分门别类梳理中心工作,采用项目管理模式实现中心高效运转。

总之,集成一切有利要素和资源,打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让一流的创新成果水到渠成,充分涌流。

“创新中心就应该是侦察兵,要在前边去探索我们未来还能做什么,要去创造需求并主动向用户推销。”这是宋科璞对创新中心的定位,也是创新中心的奋斗目标。

每一个瞄准尖端科技的创新,都如同一束闪耀的光,相信追光的人一定会遇到灿烂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