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业试飞中心飞机维护迈向智能化 2020-06-05 

  

本报通讯员 李宁宁

2019年,航空工业试飞中心光电测试技术研究室获得陕西国防工业“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他们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套数字化飞机维护图像系统,中文别称“大麦系统”,于2017年5月27日成功交付试飞一线机务人员使用。该系统自应用以来,在C919等型号的试飞保障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仅高效提升了试飞保障效率,同时为试飞一线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应用效果良好。

试飞一线的机务维修工作逐渐呈现出多地点、多区域、多类型、协同作业过程的特点,而目前的机务作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这些特点。数字化飞机维护图像系统采用无线网络化构架,实现影像采集应用端、影像服务器、影像管控客户端之间的互联。单套数字化飞机维护图像系统由一定数量的智能眼镜、一台影像数据服务器、两台影像数据管控客户端组成。各部件之间均通过无线数据链路完成数据的交互。

数字化飞机维护图像系统首次采用可穿戴智能眼镜,构建用于机务维护保障的视觉共享与交互平台,为数字化机务维护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撑。该系统提供了实时安全检查、可视化协同、信息化辅助、音视频留证等功能。通过工作现场视频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实现了作业人员和检查管理人员联动,进行检查作业和安全复查,并可针对检查中出现的特殊情况,现场通过显控平板回放检查视频,进一步分析和确认;可视化协同体现在狭窄空间、可达性差的条件下,通过视频的实时监控和音频对话, 方便指挥人员在异处就能够“参与”指挥工作,避免了工作现场人员拥挤;信息化辅助是通过显控平板对电子维修资料及工卡的管理、查阅,实现了快速调取工卡传送到智能眼镜显示,为操作人员提供辅助;音视频留证则是通过音频、视频和高清照片对工作环节及检查验证中的关键点进行监控和记录,提供直观的数字化留证信息。

同时,“大麦系统”将最新的AR技术与智能眼镜完美结合, 采用AR信息显示的方式实现了对机务操作的可视化辅助,采用自定义眼镜手势操控的方法实现了根据机务工作特点定制的人机交互方式。使用偏振分光棱镜技术实现在现场的场景下叠加虚拟信息,在不影响机务观察和操作的情况下提供信息辅助;采用Fragment分页技术实现相机预览与AR辅助信息的无缝切换,提升用户体验;利用Listener机制实现自定义的按键和手势操作响应,提高使用便捷性。

“大麦系统”自交付C919大型客机试飞团队后,在飞行保障、定检工作、故障排除、技术更改等工作中,指挥人员/安全监控人员通过监控平板与智能眼镜之间的联动,观看前端飞机维护人员实时工作画面,实时监控并记录飞机维护过程中的操作影像及语音等重要信息,通过智能眼镜显示工作关键点,监控平板可实现对工作关键点、维修资料及视频/图片维修记录等数据的管理, 有效提高机务工作效率、促进安全,为机务工作流程优化以及工作过程中数据分析提供有力支持。

“大麦系统”的成功应用使机务维护更加标准化、专业化、系 统化,有效提高机务工作效率、促进试飞安全,将机务工作推向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