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少年成长记 ——记航空工业成飞首席技师孟乐乐 2020-05-29 

  

孟乐乐

本报通讯员 黄蕊

提起首席技师,很少有人能将其与一个而立之年的年轻小伙结合起来,努力与勤奋让孟乐乐在29岁那年收获满满——公司级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航空工业技术能手、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各项荣誉纷至沓来,应接不暇,孟乐乐一跃成了同龄中的佼佼者,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但上天从不眷顾任何人,所有的收获都是汗水与泪水的积累。

吃“百家饭”长大的稚子

谈起刚进厂那会儿,这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感慨万千。2011年,某型飞机的产量超负荷增加,人手紧张,孟乐乐他们这批刚进厂的大学生,需要尽快熟悉图纸、练好技能,投身突击战场。为了能迅速成长为生产线上的主力军,他便利用一切零碎时间,想尽办法创造条件练习,甚至经常一个人练习铆接、装配直到深夜。抓住身边每一次机会,向不同的师傅拜师学艺,寻求指导。正是这种敏而好学的精神,他接触的部位越来越多,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不久后,他成了那批学员中第一个实现独立操作的人。

装配中练就“钢筋铁骨”

一架飞机上数以万计的铆钉,每一颗都是手工铆接上去,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铆接最多数量的铆钉,孟乐乐创新了铆接方式,变双人铆接为自顶自铆一人操作,不但节约人手,还在实践过程中有了很多新奇大胆的想法。中机身蒙皮装配优化就是第一个创新,以前照着图纸在蒙皮上划线开定位孔,手工误差大,孔径位置时常偏移,为解决这个问题,他主动联合工艺,建立数模,搜集数据,模拟人工环境,将手工操作变为机器加工,从根源上杜绝了这一问题。

第一次的成功让孟乐乐信心大增,也更加坚定了他创新创效的决心。飞机上某特殊结构钣金框厚度薄,导致装配过程中易变形,孟乐乐设想过很多种方法来固定,都没有根除变形。之后很长一段日子,他一直都在思考怎么彻底解决这个难题,一次半夜灵机一动,他打破以往固定的装配顺序,采取由两边向中间聚拢的定位方式,使飞机的后续汽油密试验一次性合格。

之后的他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自创托板螺母打胶法、自制蒙皮划线适匹器、优化座舱段模块化装配……一次次的创新,解决了大大小小百余项问题。在旁人看来他有如神助,勤思考、善钻研、敢创新九个字却是他成功的不二法宝。

重任中坚守“赤子之心”

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2019年,厂里挑选了几个老师傅搭建团队带教外协人员,专门突击某型飞机的座舱段任务。孟乐乐接受了这个“军令状”,成了整个团队的主心骨,不仅要负责任务进度,还要兼顾教学工作。但横亘在他面前的不止人员问题,还有座舱段位置结构复杂,空间狭小,操作中极易造成故障。那段时间,孟乐乐扎根在了现场,每天熟悉数模,联合工艺完善了工艺规程,定制特定工具和顶铁,梳理出一套更为优化的流程,经常熬到深夜才回家。

苦心人,天不负。飞机交付时,故障率比原先下降了70%,进度也提升了不少,孟乐乐用“赤子之心”向大家证明了当好一位匠人所具备的专业品质。

异国他乡临危受命

巴基斯坦的卡拉姆,孟乐乐带着团队已经在这里突击了一个多月。昼夜温差大,每天在寒暑交融中来回作业。一天,油门联动缺件到了,这零件安装工序繁琐,已经耗了一个通宵,但按照规矩当日事当日毕,不管多晚都得将当天的工作干完。

前期工作量大,再加上当地工作条件艰苦、工具配备不足等方面影响,进度已经落下一大截。负责该项目的领导把孟乐乐叫到了跟前,“乐乐,这样下去肯定无法按时交付。我们必须提前制定出计划,细化到每本AO、每条工序、每颗螺钉上。作为团队领头人,这事就拜托你了。”很快,他把5个人的团队拆分成两组,实行两班倒,前后舱、双机并行作业,坚持“大事不过夜,小事不过点”的原则。原计划3个月的任务,他们硬是节省了一个月的时间超前完成,也让外国友人见识了坚韧不拔的中国精神。

爱岗敬业,他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优秀品格;言传身教,他用一片丹心感染了身边的员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立之年的孟乐乐还将继续在人生路上开启新一轮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