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策划细管控积数据优组织不断提升软件研发质量 2020-05-26 

  

“质量第一”是我国一以贯之的质量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坚持质量第一、推动质量变革、增强质量优势、建设质量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命题。对于航空人而言, 质量就是生命。软件作为实现系统功能的重要组成,其研发质量将直接关乎装备整体效能。近年来,航空工业上电所以开展GJB5000A四级试运行为契机,围绕系统策划、过程管控、数据分析、组织文化四个维度深耕不辍,有力地促进了软件研发质量的提升。

全面系统的组织策划是提升软件研发质量的前提

在组织策划方面应抓住技术和过程两个重点。在技术方面,上电所坚持平台主线创新战略,开展基于平台的产品研发;在过程方面,围绕GJB5000过程体系,全面推进软件工程规范要求和最佳实践。自上电所实施平台主线创新战略以来,新产品比以往更快实现原型,采用统一架构和成熟CBB(公共构建模块)之后,产品也更加可靠。在新研项目启动初期, 上电所就组织开展软件架构方案评审,从顶层抓好软件质量。在平台主线基础上实施软件产品线研发,使产品既满足各类需求,又保证设计可靠。推进GJB5000既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建立规范的体系,又要持续开展过程改进和创新实践。围绕GJB5000体系的整体策划,上电所持续推广MBSE(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和工具,提高需求开发、验证和管理的效能,加速策划敏捷、精益等方法的深度应用,提高过程质量和效率,实现高质量交付。

细致严格的过程管控是提升软件研发质量的关键

产品没有细节上的打磨,就无法成就精品。软件工程化的规范实施同样需要抓好细节。在抓实过程细节方面,为提高同行评审有效性,上电所针对评审流程和工具、问题状态跟踪、评审过程绩效测量,发布了《同行评审管理办法》。同时建立了丰富的检查单模板库,可结合项目实际定制个性化的检查单。此外还利用大量测试数据提炼典型设计缺陷,总结缺陷防范的最佳实践并在组织中推广,促进设计质量持续提升。流程的固化需要制度,也需要工具将其落地。上电所将“平台+插件”思路引入工具环境建设中,并推进自动化流程建设。例如,设计师使用自动化代码检查工具,帮助其开展编码规则检查;又如使用持续集成和自动化测试环境, 提高敏捷迭代过程的质量。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的事情信息化,有效保障过程落地。

数据积累与数据分析是提升软件研发质量的保证

从“模型驱动”到“数据驱动”是上电所的发展目标之一,数据在管理决策中显得愈发重要。上电所高度重视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同行评审、QA(质量保证)审查、软件测试、三方测评、外场联试、EPG(过程改进小组)审核等过程活动产生的一系列数据,都被记录于管理平台中并用于分析。及时公布型号质量数据和分析结果,为决策提供依据。开展GJB5000A四级试运行以来,“量化管理”实践在上电所不断强化。遵照四级体系,上电所依据质量评价数据,建立了软件过程绩效模型和过程绩效基线。在项目中基于过程绩效模型开展项目预测,围绕质量目标开展改进,既降低研发风险, 又确保研发质量,保证项目目标最终实现。虽然数据积累是一段漫长而略显枯燥的长跑,但当数据积累到一定量级,就能给组织带来质的提升。

组织优化与文化养成是提升软件研发质量的动力

上电所建立了部门级的EPG,形成了从单位到部门的两级管理。部门EPG开展本部门的质量工作策划、数据采集、问题分析,并定期发布软件质量报告。在部门二级行政组织——研发中心,也建立了质量管理员角色,协助开展质量工作。通过以上治理结构,将质量要求从上到下层层压实。为推进GJB5000实施,上电所建立了“软件工程化IPT团队”, 负责研究GJB5000体系运行问题及解决方案,负责推进工程化要求落地和最佳实践推广。良好的质量文化,来自于每日必修的功课。对于新员工,体系的培训是其必备功课,对于软件负责人,则开展“测训一体”的工程化能力提升,以上都通过日常的辅导和培养做实岗位角色能力匹配。研发过程中以QA的周期或事件监控,对设计师开展过程监督管理。通过这些日常的培养和要求,持续强化对软件工程过程的“肌肉记忆”。行为改变习惯,习惯改变结果,长此以往逐步形成文化,进而为全力打造高质量、高品质的航空电子产品提供坚实保障。(马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