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所大部制改革的融合之道 2020-05-26 

  

本报通讯员 刘宏福

2020年4月底,航空工业直升机所一季度思想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在直升机所大部制改革近一年的工作中,随着新部门重构、技术团队新组、专业文化融合以及工作理念更新,员工普遍感受到“业务界面更明晰、工作协调更顺畅、发展路径更清晰”。

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改变,在改变中发展。2019年6月,直升机所启动大部制改革,通过组建新的研究部门,对关键技术和业务重组并划分,使其更加适应业务发展需求,不断推动直升机所高质量发展,助推国际一流直升机研发机构建设。

业务互融,效率显著提升

“‘怎么又要修改啊?为什么要修改?’这是此前和负责强度的同事沟通时,他们经常对我们设计提出的质疑。现在两个专业合并后,大家对彼此的工作有了更深理解,相互沟通比以前畅通多了,问题解决的效率明显提高了。”直升机所结构强度部负责静强度设计工作的王晓欣说道。强度校核和结构设计被设计员称为“矛与盾”,交叉复杂,出现多次反复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大部制改革前,结构专业和强度专业分属不同部门,部门内部的组织结构设置也各有所异,项目之间的协调和外部协调难度常常导致资源内耗和进度拖延。

新部门组建后,结构强度部的设计员明显感受到日常协调事项减少了许多,流程会签数量降低了不少,问题解决时长也大幅缩短。对于这一点,负责强度载荷计算的田中强感触颇深:“改革前,我们碰到结构强度问题,惯性的思维是找总师协调,现在我们只需要隔着办公桌喊一声,就可以立即开一个‘小问题协调会’。”结构强度部在内部形成了平台发展的结构强度方案,让“矛与盾”的问题在部门内部解决,很大程度减少了专业间的推诿扯皮。结构强度部党支部书记汪洋说:“两个专业的整合对于效率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针对此前出现的涉及两个专业的问题,设计员更多是站在自己的专业角度考虑,坚持自己的设计是正确的,最后只能通过项目领导协调解决。现在,内部协调解决矛盾,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平衡点,效率自然也会得到极大提升。”

技术互融,专业深度发展

直升机所大部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在专业融合的基础上,做强直升机专业技术。总体气动部结合自身工作特色和需求,成立了新的内部组织架构。“专业的事,就得让专业的人做!”总体气动部部长孙东红强调,直升机研制作为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让更专业的人承担。相较于改革前的总体气动室,现在的总体气动部除了本身的总体气动设计之外,还要求设计人员从全机、全系统角度出发做好型号研制,在需求分析、方案论证、过程研制、技术状态管控、产品交付等过程做到全程深度参与。

“为每一克重量而奋斗”是每一个航空人努力的方向。为加强直升机重量设计和过程管控,对标国际一流企业专业设置,总体气动部将从事重量设计工作的科研人员重新调整,组建了重量设计与控制室。成立初期,团队就着手编制直升机所重量控制管理办法,为实施研究所的产品重量控制及严格管理奠定基础并创造条件。轮岗到新研究室的试验试飞部员工赵卓用“物理融合”和“化学融合”来形容大部制改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专业融合让我们的工作不仅仅局限于手边的‘一亩三分地’,只有对各专业深入了解,才能快速并准确识别各项工作的关键问题和风险点,从更深层角度去看待和解决问题。”

服务融合,产品保障“精、准、快”

“从被动靠后向主动靠前转变,从仅关注装备完好率向聚焦用户能力提升转变,从仅面向装备使用向促进产业综合能力提升转变,从保障单一客户向服务全用户体系转变。”在直升机所客户支援部负责人看来,“客户支援工作不能单纯地停留在服务客户的末端,而是要向前端延伸,为研发或设计提供信息‘参谋’。”大部制改革后,重新组建的客户支援部的业务域也随之从产品末端直接延伸到最前端。作为与客户关系最为密切的部门,客户支援部承担着直接服务客户的职责,满足用户对“精、准、快”以及未来数字化和智能化服务保障的需求,这是大部制改革后部门发展的着力点。

客户支援部通过建设贯穿直升机全系统、全寿命的服务保障体系,打造“专职、专业、专家”的客户服务团队,提升服务保障的综合水平和效能,做好理论和实际、设计与制造、厂所和客户之间的桥梁,实现“设计+制造+使用”的统一。有效的信息对于客户服务和外场问题解决至关重要,由于当前外场信息来源渠道多、表述不规范甚至错误等,导致信息缺乏有效利用。2019年,客户支援部组建专职固定的信息管理团队,对流程进行梳理优化,建立规范和标准,逐步形成高效自主的“信息管理+远程技术保障”能力,同时建设完备的产品使用维护信息数据库,更好地为客户提供“精、准、快”的优质服务。

岗位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大部制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专业发展和专家的成长路径问题,让每名员工能主动作为,潜移默化地成为改革发展的推动者。

直升机所通用技术部管理团队将型号任务明确到每个职工,同时充分放权,让每个人都扛起抓技术、抓科研的责任,让员工尤其是技术骨干有充分的资源调配权利,聚焦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多年型号工作经验的何志平此前负责材料工作,大部制改革后,材料业务和标准件业务合并组成新的材料和标准件研究室,何志平担任研究室主任。“对于业务的合并,刚开始我是有疑问的,因为国内航空企业类似的业务并没有合并;此外,我还担心工作业务的扩展会占用很多时间和精力,导致目前深入钻研的专业可能受到影响。”随着工作持续开展,何志平的担心渐渐消失了。在与国外供应商对接过程中,何志平发现国外先进企业类似业务是融合在一起的,他内心庆幸改革的决策与国际先进管理理念相接轨。

总体气动部石春琴用“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来形容新机构成立后的工作感受。总体气动部完成部门内部机构调整后,石春琴担任驾驶舱与人机工效室主任,负责驾驶舱的顶层设计工作。在她看来,压力带来的更多是动力。“区别于此前更多被动接受零散、系统性和体系化比较弱的任务,组建新的内部科室后,自己从事的专业发展更加明晰,进入新的角色后,自己的收获很大。”石春琴举例说,“以前作报告分析的过程和结果,只是作为总体报告的一部分,现在的分析过程和结果需要单独形成报告,工作更加专业化,工作的意义也更加凸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