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青山 赢得未来 ——来自航空领域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2020-05-26 

  

本报记者 马丽元 刘文波 吴琼

5 月22 日上午9 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2019 年和今年以来工作,分析了当前和今后面临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并对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作出总体部署。来自航空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认真聆听了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参政议政,切实履行职责。在谈到对政府工作报告的体会时,他们纷纷表示,报告求真务实,令人备受鼓舞。

全国政协委员、航空工业董事长、党组书记谭瑞松:

2019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和全国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 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生命至上,艰苦卓绝抗击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为全国、全民族应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迎接更加艰巨深远的发展挑战,提供了强大信心和勇气、增添了卓越的智慧和力量!

2020年,航空工业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工作部署,迎难而上, 锐意进取,坚定推进军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坚定提高创新能力、升级产业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有力支撑国家总体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凝心聚力,实干为要,把做好“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优异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航空工业副总经理杨伟:

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强烈的使命担当,既直面挑战, 也传递信心,务实求真,催人奋进。2019年,我国在面临诸多困难挑战的情况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未来,我国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但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总理对2020年的工作部署中,我特别关注的是关于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提高核心竞争力; 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推进智能制造;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国防科技创新发展等要求。这些要求为我们下一步的科研生产发展指明了方向。航空工业是高科技的大型国有军工企业,承担着航空装备研发、生产与保障,以及强军兴军的神圣职责。航空工业拥有的高科技属性与大批量产业化规模,使其在国家现代工业体系建设中具有强大的引领、推动、示范和辐射作用。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抢占航空技术制高点,实现航空工业的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航空强国”战略,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发总经理助理、科技委副主任向巧: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与往年最大的不同,是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数据这个大目标,而是提出城镇新增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等一些“小”目标。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特别谈到了背后抉择的深谋远虑。总书记指出:“我们一直在讲不以GDP增长率论英雄。‘六稳’‘六保’,我们追求的是经济的科学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追求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这是何等深厚的民生情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提高核心竞争力;要推动制造业升级,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 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要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要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要提高后勤和装备保障能力,推动国防科技创新发展。这些举措让我深切感受到疫情带来的影响是暂时的,任何困难和阻碍都不能停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我们一定能够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工业首席技术专家唐长红:

政府工作报告蕴含丰富的“科技元素”,既立足当前,又面向长远, 让科研攻关、基础研究等工作方向更加明确。

作为一名航空工作者,我信心更加坚定,也深感责任更加重大! 我们要以科技赋能打造航空发展新引擎,让科技展翅增强航空发展新动能,进一步助力人民军队更好地形成战斗力,筑牢保卫国家安全的空中屏障,铸就捍卫人民利益的空中长城!

(下转二版)(上接一版)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工业科技委副主任、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樊会涛:

听了总理的报告,感到这是一个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催人奋进的好报告。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篇坚持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穿了创新驱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讲成绩数据说话、实事求是,讲问题毫不回避、实实在在,分析形势深刻透彻、辩证科学,部署今年工作重点突出、措施有力。既全面分析了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有利条件,又清醒地看到了不利因素和困难挑战,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经济不断走向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全国政协委员、航空工业科技委副主任、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吴希明:

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克时艰,携手筑起抗击疫情的巍峨长城。这些都让我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当前,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但我相信,凭借我们独特的政治和制度优势,以及亿万人民的勤劳智慧,一定能够闯过难关,中国的未来发展也必将充满希望。

此外,报告中还提到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社会研发机构。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

这些为我们下一阶段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给予航空研究院建立国家航空实验室相关工作极大的支持和鼓舞,鞭策我们全力以赴推进航空创新研究体系化建设,为航空报国和航空强国努力奋斗。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黎明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贾大风:

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份特殊时期的特殊报告,催人奋进、充满力量。

虽然疫情也给中国航发科研生产经营带来了严峻挑战,但我们坚定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任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稳工稳产,确保了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的“双胜利”。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联组会时指出,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目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加深了对政府工作报告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特殊时期制定特殊政策的理解,提振了信心勇气,激发了动力活力。未来,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奋力拼搏、为国分忧,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以赴完成“十三五”重点目标任务,为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航空工业制造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李志强:

政府工作报告简明扼要、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报告回顾了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苦过程以及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了总体部署,令人振奋,催人奋进。报告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先稳就业保民生;报告提出了“留得青山,赢得未来”,要求坚决把减税降费的政策落实到企业,对于处境艰难的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无异于雪中送炭。

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贵航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吕惊雷:

李克强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指出,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稳定,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这为经济发展空间留下了回旋余地,完全符合当前的国情,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为民情怀。因势利导,调节发展目标,有利于全国上下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以保促稳,稳中求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此举也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减少对GDP增速的依赖和过度重视,更好地促使中国经济发展回到一个结构合理的改革过程中。


全国政协委员、航空工业沈飞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克明:

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14亿中国人翘首以盼。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今年的两会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疫情是一块“试金石”,试出了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底色,试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试出了国家发展起来后应对危机的强大实力。

两会的顺利召开会进一步激发全体中国人激情进取,攻坚克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实事求是,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坚持打赢脱贫攻坚不动摇,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不放松。作为航空人,必须紧扣时代要求,肩负起自己的职责,用国有企业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用新型装备保卫国防建设,用创新发展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动研所专职总师单晓明:

政府工作报告虽然篇幅精简,只有短短的20页,但直面问题,重实干贴地气,字字言发展、句句连民生,清晰地传递出党和国家的信心决心,听来令人倍感振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会生活中科技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这样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如何进一步加速科技的发展进步,是我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当前,国家正处于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不断涌现的创新成果则需要深厚的创新土壤,需要我们不断强化基础研究战略部署,让科技工作者在学术上自由探索,在科研上心无旁骛,在核心技术领域不断取得新的、重大原创性的突破。



全国政协委员、航空工业洪都副总工程师崔彦勇:

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明确要求集中精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稳住经济基本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多项政策措施对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提振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更关注报告中提到的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和推动国防科技创新发展的相关内容。这是高质量发展强有力的政策措施,落实到我的工作,就是以作战理念引领教练机的研发,围绕着作战训练需求来研发教练机,持续创新,让我们提供的教练机能够满足部队的作战训练要求。


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光电所型号副总师羊毅:

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我完全赞同这个报告,听后也感到十分振奋。

作为航空工业的一线科研人员,我特别关注的有两点:一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在过去一年中,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成果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力显著提高,我认为这其中也包括我们航空工业的产业带动效应,所以很受鼓舞;二是,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促进人才流动,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这正是我们广大科研人员的所思所想,必将激活科技人才这一最重要的创新要素的潜能,进一步加快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进程。我对今年的工作充满信心,再出发、更出彩。


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特飞所高级主任设计师张金华:

这是一份提振民心的好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一年及今年以来的工作进行了回顾,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抗疫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果,同时对存在的问题也不回避。

报告明确了今年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具体部署。为实现今年的目标,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有效的解决措施,该报告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今年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第二,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第三,提出一揽子政策支持湖北的发展;第四,疫情防控常态化。


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凌峰军品分厂加工中心班长刘忠:

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这让我感到非常自豪,因为当时飞越天安门广场的航空装备全由我们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生产。

作为一名来自航空战线上的人大代表和产业工人,我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内容感触很深。这些不仅为我们个人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更为产业技术提升和航空产业发展提供了指引。科技引领才是治国之道。报告中提出要建立更多的高技术平台、国家实验室等,要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投入,这些都为我们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了温床。只有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才能支撑国家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更是我们未来的工作重点。

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陕飞部件厂飞机铆接装配钳工赵平:

聆听了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心情感到非常激动。总理的报告仍然体现了简洁、务实、高效的作风。在国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内部经济环境压力较大的情况下,2019年我国国民经济仍然取得了6.1%的增长成绩,实属来之不易、让我们倍感振奋!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宏图计划,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一心,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甚至牺牲,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们更加确信,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正确的,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今后一个时期,航空工业要紧跟总理报告中提出的“提高后勤和装备保障能力,推动国防科技创新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国有军工骨干企业主力军的作用,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充分履行央企社会责任,承担脱贫攻坚任务。作为一名一线生产者,要及时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干好自己的工作,服从大局。千层之塔起于垒土,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好了,国家就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全国人大代表、中航锂电生产调度邢京龙:

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工作做了具体的谋划,让我感触较大的是报告中多次提到“就业”一词。报告中还提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我认为,“工人”这个职业是比较纯粹的,只要按照工艺文件、图纸、作业指示把产品做出来,坚持按要求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就是发挥了“工匠精神”。同时,还要在自己的岗位上持续创新、超越自我,在每日不变的工作中寻找改善点、创新点,使自己在岗位上不断提升自我,在创新中提高自信心和满足感,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完美。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黎明数控操作工栗生锐: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制造业升级,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作为一线工人代表,我认为,这不仅需要创新研发人才,还需要一大批掌握绝技绝活、技术精湛的高技能人才。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重要基础,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在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让技术工人有更多的获得感。我会继续发扬中国航发“务实创新,担当奉献”的集团精神,带动更多人成为高技能人才,为祖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