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酿危机 攻防促转机 ——航空工业洪都供应链管理侧记 2020-05-19 

  

本报通讯员 涂菲碧

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在航空工业统一部署下,航空工业洪都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实现一季度高质量均衡生产目标,全面完成各项交付试飞任务。“双线作战”中,洪都公司临危不惧,迎难而上,为疫情期间供应链各环节提供稳定持续的支撑。

闻令而动 精准发力

今年1月底,为做好复工复产准备,保障职工安全,洪都公司抗疫采供保障团队思路清晰、提前谋动,在考虑到春节期间远程调配资源风险较大的情况后,从本地供应商中择优选出两家优质供应商,将采购物资需求落实到位,于一周内完成了口罩、酒精、消毒液、额温枪、消杀用品等防疫物资的采购入库工作,为疫情防控提供保障的同时又为后续稳步复工做足“功课”。

2月12日,航空工业按国资委要求, 指派了洪都公司等单位承接口罩机生产任务。接到任务后,洪都公司迅速成立项目工作团队。项目工作团队将材料清单进行细致分工,指派专人电联供应商或亲赴市场实施工装钢、铝板材、外购件等物资采购, 同步组织召回符合复工要求人员,经过连续数日加班加点突击,将所需物资全部采购、发放到位。2月15日,采供部克服重重难关将全部配齐到位的首批下料物资运抵生产现场,工艺装备技术中心、设备能源中心、热表处理厂、国际机电和洪都数控等单位火力全开,投入到口罩机的赶制生产中。

审时度势 科学施策

得益于严谨的供应链风险管控理念和业务连续性前瞻思维,洪都公司响应集团公司战略储备部署,将2020年批生产所需原材料做足储备,企业各型生产任务的原材料、成品配套方面未出现大面积延误。但2020年科研项目及2021年生产储备工作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特别是湖北武汉及东北等疫情严重地区的配套供应商交付节点不容乐观,还有部分进口原材料受国外疫情期间停工停产限制,引发采购周期延长及物流运输风险加剧等诸多问题。

越是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越要有章法、能应对,才能化险为夷、化危为机。洪都公司分级梳理配套风险评估情况,与国内进口代理商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关注国外疫情动态对相关供应商生产、发运的影响,要求其及时通报,以备风险预案的实施。同时,组织相关部门加紧推进国产化工作,协调相关车间和技术部门加速完成鉴定程序,以便在无法按时供货时,可实现国内供应采购,降低配套风险。

另辟蹊径 共克时艰

疫情期间,为抢抓生产进度,克服催交壁垒,洪都公司大力提倡成品协调、催交模式创新,在做好保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关键单位、交付滞后单位沟通,通过视频会议与多家配套重、难点单位协调, 督促配套任务有序进行,同时做好及时应对和风险预判,有力推进成品配套工作。

3月中旬,随着国际疫情发展,供应链涉外环节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首当其冲的便是无法按预定计划前往国外供应商当地,验收该批公司某型号飞机的配套产品。为保证后续装机任务正常推进,公司通过创新开展的异地远程验收模式,行之有效地解决了延误生产进度的瓶颈问题, 并以最短时间顺利完成清关提货,将产品及时运抵装机现场。

“五一”假期期间,针对武汉等地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延误交付的成品承制厂,组织采供部党政领导对口协调催交重大关键成品,对已到货物资,协调质量、检验等部门实行与实地验收环节完全一致的影像共检,既保证了疫情期间各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又有效提升了到货物资入库的周转速率。

高效互通 智慧管控

为提高疫情期间工作效率,降低传播风险,洪都公司组织信息技术中心会同航空工业金航数码完成了采购库存管理系统内“器材代用”模块的信息化会签及管理的开发和试运行,将以往需耗时一周通过纸质流程完成的材料代用工作变更为可日结的电子化审签,同时物资采购到厂后的“器材检验”“相关委托试验”模块也加急进入了运行阶段, 成功衔接起从到货到入库两个环节的信息化断点,为疫情期间洪都公司出库效率和实物质量控制的提升起到了显著推动作用。目前, 洪都公司正在就物资退库、编码清理及采购系统菜单功能维护等需求进行问题梳理和意见征求,以便提高编码准确性、增强系统功能直观性,为后续集成供应链项目的顺利推进打好基础。

危机催生变革,变革促成发展。洪都公司在这一场疫情大考中,积极作为、力克制胜,但种种“未知的未知”仍然存在, 这也对洪都公司供应链管理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洪都公司将继续借助航空产业园地域优势,不断完善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强且优的供应链全过程管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