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间”开启 航空人参政议政再展改革发展宏图 2020-05-19 

  

本报记者 吴琼 刘文波 马丽元

草长莺飞,夏日来临,在这个不同寻常的五月,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终于大幕将启。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过艰苦努力,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今年两会如何共商决战决胜大计,再展改革发展宏图,受到各方热切瞩目。

来自航空工业的14名代表委员进入两会时间,带着中国航空业几十万员工的心声,带着大国建设者的自信,建言献策,参政议政。

还记得2019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就如何推动创新创业创造、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作出重要论述,为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思想动力。他的话语让我们更加坚信,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是创业兴业蔚然成风的发展,是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发展。

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好我军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落实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国防和军队建设目标任务。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2019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指出要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强身健体,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全国政协委员,航空工业董事长、党组书记谭瑞松在与大家热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用“主线清晰,目标有力,政策连贯,举措务实”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他说:“按照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的总体部署,航空工业将竭尽全力,在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使航空工业成为我国高端制造业和整个制造业发展的领头羊,提升高端制造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实现航空强国、制造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航空工业作为大型军工央企,是国资国企改革的主体,必须走在改革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前列。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作用,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具有领先创新力、先进文化力、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航空企业集团。”

如何科技创新、强军兴军,努力让中国航空制造迈向世界领先水平永远是航空人思考的问题。加强航空强国战略实施、设立航空航天产业促进法规、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设立中国航空日、大力发展民用直升机产业、促进无人机产业健康发展、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加强技能人才培训、大力弘扬航空报国精神、用航空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关于公司法劳动合同法的执行等议题,受到航空业代表委员的共同关注。

在与中国航空制造业发展息息相关的领域,来自航空工业的14名两会代表委员,积极履职,体现了航空人的拳拳报国之心,他们带来议案、提案和建议,饱含航空业干部职工、地方政府和人民的满满期待,并受到了包括新华社、央视、人民网、经济日报、工人日报等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航空工业副总经理杨伟建议:“进一步加强航空强国建设,在国家层面将航空制造业作为国家实体经济的支柱产业培育和发展,并由国务院发布国家级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他在针对航空科技发展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技术要往前发展,大家会跟着你走。你不会跟着别人发展,而是你发展之后使别人跟着。至少你的方向是对的,而且是走在别人前面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工业首席技术专家唐长红希望把实体经济、把以航空作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做成战略产业,他说:“面向国际市场,加速发展航空制造业,将我们过去廉价劳动力的优势转化为高技术和高品质的优势,这是我们谋求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建立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工业科技委副主任、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樊会涛说:“到底发展新动能在哪?大家都在找,怎么才能把新动能找到,让经济发展起来。通用航空极有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老百姓已经具有了通用航空的消费能力,如果通航消费能够释放出来,空间是非常大的。”

全国政协委员、航空工业科技委副主任、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吴希明更关注民用直升机产业发展,并继续延续了相关建议,他说:“直升机的发展是军民兼顾的典型代表。我国民用直升机产业的市场前景很广阔,但国产民用直升机的市场占有率很低,发展很不充分。希望在国家层面制定直升机产业发展中长期战略规划,在国家层面上建立协调沟通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航空工业制造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李志强把目光聚焦在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加快科技创新的议题上。他说:“科技创新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钱花在激励创新者身上,这就是间接费用的范畴。科技创新归根结底要靠人来完成,所以我非常期盼中央预算管理的各个渠道都能尽快落实这项政策,将有利于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大大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全国政协委员、航空工业沈飞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克明和全国政协委员、航空工业洪都副总工程师崔彦勇则更关注在国家层面将航空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支柱产业培育和发展,他们建议发布国家级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航空工业的产业结构、布局、产能、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推动航空工业体系化发展。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建立战略性、长期性航空研发投入、组织和管理体系,稳定地为航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撑,摆脱跟踪研仿、开展领先创新研究,助力实现航空强国目标。

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光电所型号副总师羊毅等多位代表委员提出了关于设立“中国航空日”的建议,近两年来,全国人大办公厅、工信部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她说:“中国航空日论证选定为每年9月21日,因为这一天是‘中国航空之父’冯如驾驶自制飞机飞向蓝天的日子。建议尽快按程序上报国务院批准,航空人都翘首以盼。”

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贵航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吕惊雷和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特飞所高级主任设计师张金华更关心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问题,他们认为,应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几个区域重点,建立多个航空应急救援中心,实现大灾救援的高效联动,在城市和乡村建设规划中,也应高度重视与航空医疗救援体系匹配的应急救援中心布局和建设,主动运营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3位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凌峰军品分厂加工中心班长刘忠、中航锂电生产调度邢京龙、航空工业陕飞部件厂飞机铆接装配钳工赵平建议国家出台高技能人才长效激励政策,尽快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和《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化,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切实改善和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真正提高技术工人的政治、经济、社会待遇和职业素质,为技能人才储备后备力量。

今年,在这个特殊的五月,来自航空界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带着40万航空人的期待,带着参政议政的使命和卓见,开启“两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