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 2020-05-01 

  

4月20日的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官方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这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

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融合基础设施包括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创新基础设施则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内容。

发改委指出,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并非一成不变,未来将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出台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有关指导意见,同时加快5G网络等建设,超前部署创新基础设施。

卫星互联网首次被纳入“新基建”

此前央视报道后被热议的7大“新基建”领域,并没有卫星互联网的身影。据赛迪智库无线电管理研究所的报告显示,卫星互联网的投入成本随着技术进步明显下降,各国纷纷将卫星互联网建设上升为国家的战略之一,卫星通信发展迎来新风口。

其中,美国航空公司SpaceX提出1.2万颗太空“星链”计划:预计2027年11月前发射12000颗,截至目前已发射300颗工作卫星组网。

中国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范畴,预计将1.1万颗左右卫星入轨,出现1-2个超级星座,卫星制造端2021年或达22.5亿美元,2027年或将达58.1亿美元。卫星互联网的建设将有望使车联网等需要低通信延时、高定位精度的应用场景得到广泛应用。

从四方面支持“新基建”

此外,国家发改委还提出了将联合相关部门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支持“新基建”。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出台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有关指导意见;优化政策环境,以提高新型基础设施的长期供给质量和效率为重点,修订完善有利于新兴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准入规则;抓好项目建设,加快推动5G网络部署,促进光纤宽带网络的优化升级,加快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智能+”升级。同时,超前部署创新基础设施;做好统筹协调,强化部门协同,通过试点示范、合规指引等方式,加快产业成熟和设施完善。推进政企协同,激发各类主体的投资积极性,推动技术创新、部署建设和融合应用的互促互进。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其实并非中国专门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后经济复苏而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这一表述始于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该会议提出“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随后,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针对下半年经济工作再次强调,要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央深改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等顶层会议先后提及“新基建”建设。2020年4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总结起来,上述会议中所指的“新基建”主要指5G网络、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但目前资本市场上更流行的是央视报道提出的“新基建”定义:包括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联合相关部门,在加强新基建顶层设计的同时,以提高新型基础设施的长期供给质量和效率为重点,修订完善有利于新兴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准入规则;加快推动5G网络部署,促进光纤宽带网络的优化升级,加快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智能+”升级,同时超前部署创新基础设施;强化部门协同,通过试点示范、合规指引等方式,加快产业成熟和设施完善。

目前,全国各地也在积极推动扩大针对新基建的有效投资,数据中心、5G、人工智能等建设项目成为引领新一轮投资的亮点。(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