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九,昂首阔步向前走 ——写在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69周年之际 2020-04-17 

  

本报记者 袁新立

进入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来势之猛、蔓延之快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整个中国社会迅速进入“战时状态”,疫情在改变着个人生活与社交方式的同时,也让各个行业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挑战。

对于中国航空工业来说,疫情之下的考验有着太多的内涵,一方面要高强度做好疫情防控,一方面要复工复产保证科研生产;既要坚守强军首责满足军队装备需求,更要履行社会责任为全国“抗疫”勇挑重担。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航空工业保障运20先后出动15架次,将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运抵湖北;一天时间内完成700多件负压救护车配套产品;用平时一半的工期完成42台急救车空调的研发和制造;用最快的速度制造和交付制氧方舱、制水消杀方舱、淋浴方舱、移动CT车、红外体温筛查预警系统等特种装备,“AVIC”与航空蓝跃动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

2020年度第一架运20按时交付客户;初教6、教10、“山鹰”等机型按照既定目标实现批量交付;“新舟”700静力试验机交付,新一代涡桨支线民机研制加速推进;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海上测试即将展开;AC352、AC312E、运12E+进入密集试飞期;C919、ARJ21、高级教练机同场交叉试飞等。轰鸣的战机,飞转的旋翼,繁忙的车间,航空工业坚持全国“一盘棋”,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在复工复产保证科研生产的“战场”上同样火力全开。

有人说,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可是在航空工业69年的奋斗历程中,又何曾有过一年是在平凡中度过。新冠肺炎疫情,像一团试金的烈火, 再次验证了航空工业作为军工央企的使命担当,这种使命与担当源自从未间断的基因传承。

(下转二版)(上接一版)

基因决定使命,红色即是本色。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迎着抗美援朝的烽火,航空工业与人民军队面对共同的敌人,在战火中凝成的初心和使命,成为新中国航空工业最闪亮的本色。1951年4月17日,当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之时,西方的航空工业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既然起步已经迟了,那我们能做的就是如何在前行的道路上将时间赶回来。1954年7月3日,初教5在南昌首飞成功,这是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仅仅过了一年之后,伴随着歼5的首飞, 中国航空工业正式迈入了喷气时代。1969年7月5日,歼8飞机成功实现首飞,这是我国摆脱仿制道路,独自研制的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歼8系列飞机的研制,开启了航空工业自主研制高空高速歼击机的新纪元,并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专业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研发流程,为后续航空主战装备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走过了初创阶段的步履蹒跚,完成了从仿制到自研的跨越,中国的航空工业开始了对世界航空强国的追赶。1998年歼10飞机首飞,2004年设计定型并批量装备部队;2010年, 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先进水平的专用武装直升机直10设计定型;2012年11月25日,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母上完成首次起降试验;2013年1月26日,大型运输机运20首飞成功,并于2016年7月6日正式列装部队;2018年2月9日, 歼20开始列装空军作战部队,我国成为第三个能自主研制第四代隐身战机的国家……

从第二代到第三代,再到第四代,中国的航空工业凭着坚韧和奋斗, 不断缩小着与航空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2019年的10月1日, 当“20”家族首次集体亮相,新型空中预警机、无人攻击机、舰载战斗机、战略轰炸机编队轰鸣着飞越天安门广场上空, 在航空工业的助力之下,人民军队空中作战力量已经实现了从单一机型、单一兵种向体系化的转变。

航空工业是有着明显军民两用特点的战略性产业,其在军事、经济、科技等诸多领域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69年的发展与积淀,航空工业实现了从传统国企到现代公司的跨越,实现了航空装备对世界强者从望尘莫及到同台竞技的跨越,实现了我国民机产业从蹒跚起步到振翅欲飞的跨越,实现了航空科技研发从亦步亦趋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实现了航空工业从以军为主到产业融合的跨越,实现了航空工业从国内企业到跨国公司的跨越,实现了航空工业综合软实力由弱到强的跨越。

如果说为人民军队提供先进的航空装备是航空工业践行强军首责的使命担当,那么适应市场和时代的需求、发展民品产业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所系,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自创建之初,航空工业就把发展我国民机产业作为使命任务,不断探索适合我国民机产业发展道路。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航空工业民机产品不断提升自主供给能力,逐渐形成了“新舟”系列涡桨支线飞机、AC系列民用直升机和AG系列固定翼通用飞机三大产品系列,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开始向国际市场寻求突破。1986年1月,运7-100飞机正式投入使用,一举突破了国产客机在国内航线运营零的纪录;“新舟”系列飞机累计交付100余架,在18个国家和地区32家用户的近300条航线上运营,为打造国产民机品牌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10多年的努力,民用直升机逐步形成了从1吨级到13吨级相对完整的AC系列民用直升机产品谱系,品牌形象日益突出,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在通用飞机方面,实现了活塞、涡桨、喷气公务机、水陆两栖飞机和浮空器等产品全面发展格局。

随着民机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其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由航空工业所属企业担任研发主力的ARJ21客机已经形成机队,开始在越来越多的国内、国际航线运营;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云南大火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中,直8、运12、运8、运9等国产航空装备都承担了大量的应急救援任务。出色的产品质量与高可靠性,加之频频亮相, 航空工业的民机品牌越来越闪亮。

新中国航空工业诞生于抗美援朝战火纷飞的激情岁月之中,成长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万众一心的沃土之上, 它所走过的道路注定是一条不平凡之路。历经69年奋斗历程,航空工业逐渐发展壮大,为维护国家统一、建设强大国防、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伟大事业源于伟大梦想,伟大梦想催生伟大力量,伟大力量护航伟大征程。梦想是伟大事业的开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无数梦想拔节生长,美好希望竞相绽放。党的十九大吹响了立足新时代、展望新目标、开启新征程的号角,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擘画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航空工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不断聚焦航空主业,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先后提出了航空强国“两步走”战略目标和“一心、两融、三力、五化”新时代集团发展战略,提炼了“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报国精神。航空工业将继续集智聚力落实国家战略,服务强军目标,用一流装备和服务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助力航空梦、强军梦、中国梦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