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名片夹 三代师徒情 2020-04-10 

  

闫攀峰

师徒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的一种关系,是工艺、知识、技巧的一种传承渠道。在国有企业中师徒关系有着更加重要的文化内涵,其在传承知识的同时,还有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国有企业内部的师徒关系之间不存在金钱束缚,不存在拜师、谢恩礼等程序。一句“以后他就是你师傅了”,便完成了最简单的仪式。师傅会带着徒弟找到自己的工位,带着徒弟领取办公用品,带着徒弟学习工作流程,传授徒弟自己数十年的工作经验。旧时的徒弟需要请师傅吃饭、节日送礼等。国企的师傅却经常需要替徒弟买单,请徒弟吃饭,出差、出国归来首先想到的也是给徒弟的礼物,还要关心徒弟的生活,一句“这是我徒弟”,承担了很多内涵。

航空工业一飞院可靠性专业就有这样典型的传承。他们三个不是指定的师徒关系,却因工作关系形成了自然的师徒。他们是薛海红、闫攀峰、袁泽谭。他们的主要专业方向是电子元器件管控,通过元器件的优选、试验等工作,确保装在飞机上的每一个电子元器件可靠、稳定。

2000年,“70后”薛海红进入一飞院。当时还是603所,此时603所并没有电子元器件这个专业方向。一次出差,他接触了电子元器件控制的相关理论及方法,该专业在国内某飞机上已经开始建立并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显著地提高了该飞机的可靠性水平。回来后,他翻阅国内外大量元器件资料,通过调研及走访,了解到该专业在国外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后,便大胆向当时的主管领导景玉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其全面的规划及带领下,经过室内的多轮讨论,最终该专业顺利建立,并在歼轰7系列飞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是该专业在一飞院的创建者。

2005年,“80后”闫攀峰进入一飞院。当时歼轰7、空警2000飞机相关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某大型飞机已经提上日程。闫攀峰的师傅是张西,但是因为日后大量的工作精力主要在元器件方面,因此广义的“师傅”就是薛海红。闫攀峰说,薛师傅给了他两样东西:一本工业和信息化部出版的《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指南》,另一本是一个蓝色名片夹,里面密密麻麻插了很多名片。薛师傅特意交代,这些是国内元器件厂家技术员的联系方式。往后的日子里,薛海红带着闫攀峰一个个见到了名片里的人,同时也收到了更多的名片,名片夹里名片越来越多。在薛海红的指导下,闫攀峰全面参与了某大型飞机的电子元器件管控工作,个人得到了不断成长,收获满满。而师傅做事善于思考,对事认真负责,遇事沉着冷静,对事负责、对人负责的态度也在闫攀峰身上得以传承。

2015年,“90后”袁泽谭进入一飞院。此时大型飞机各项工作接近尾声,某重点型号慢慢启动。闫攀峰把那个蓝色的名片夹又转给了他。袁泽谭充满活力、能量充足、干劲十足,对人热情,做事麻利,总能在很短的时间完成任务。刚来的他主要想着赶紧完成任务,后来,他对工作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会去主动思考,主动作为。面对新型号,他已能独当一面,全面推进,就在春节前,还获得了客户的感谢信。

一个蓝色的名片夹,传递了“70后”对“80后”的寄托,“80后”对“90后”的期望。前后十五年,三个年代的人,在传承知识的同时,也在传承着航空人文化和对型号负责的态度、对专业发展的不断地思考和开拓的精神。

类似“蓝色名片夹”的故事在一飞院还有很多,师傅带徒弟,徒弟再带徒弟,不同的组合中传承着一代代航空人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