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 近期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2020-03-27 

  

秦腾腾 欧春春

新冠肺炎疫情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集中体现在2020年1~2月的增长数据中,根据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2月份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等宏观数据分析,影响具体体现在供需两个方面:一是供给侧,一方面工作日减少且复工缓慢,拖累生产;另一方面,疫情下交通受阻冲击产业链。二是需求侧,消费方面,居民外出频次大幅下降导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线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而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逆势上行。必需消费品表现相对坚挺,而可选消费品全面下挫。以下将从两个方面具体分析。

1、供给侧

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4.5%,三大分项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30.3%,制造业投资下降31.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6.3%。尽管短期冲击下,三大分项投资均出现大幅下滑,但是未来走势上可能出现分化。

疫情之下经济冷冻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分项快速下行,但后续或现分化。基建投资方面, 随着逆周期政策推进有望逐渐回升。制造业投资则预计需待疫情全面缓和,前景渐明方有望复苏。房地产投资方面,房地产销售断崖式下跌加剧房企资金压力,拖累新开工、土地成交同比。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资金约束将成为后续房地产投资走向的关键因素。

然而制造业与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跌幅最深,1月、2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分别为-4.31%、-25.87%, 其中,1月的-4.31%创1990年1月以来新低,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导致的延期复工复产影响,2月在1月的基础上大幅下行21.55个百分点, 且跌破1990年1月-21.10%的前低;2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13.5%,低于预期10.5个百分点, 创1998年7月有数据记录以来新低。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分别为-7.90%、-14.20%、- 20.20%、-21.40%,分别较前值下行12.70、21.00、27.90、23.40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的跌幅最深,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的跌幅最浅,二者相差15.20个百分点,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对私营企业的冲击远大于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冲击。

2、需求侧

受疫情影响,居民外出频次明显下降,数据显示,33.8%的居民几乎没有外出,而30.2%的居民4~5天仅外出一次。居民外出频次大幅下降,导致线下消费大幅下滑。

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 同比名义下降2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23.7%,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按消费类型分,1~2月, 餐饮收入4194亿元, 同比下降43.1%;商品零售47936亿元, 下降17.6%。1~2月, 全国网上零售额13712亿元,同比下降3.0%。其中,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233亿元,增长3.0%,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1.5%;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26.4%和7.5%, 穿类商品下降18.1%。

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20.50%,较前值下行28.50个百分点;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20.50%,低于预期16.5个百分点, 较前值下行28.50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为-20.70%、-19.00%, 分别较前值下行28.50、28.10个百分点。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当月同比为-18.90%,较前值下行27.80个百分点。剔除掉价格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当月同比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累计同比分别为-23.70%、- 23.70%,分别较前值下行28.15、29.70个百分点。

总体看,2月的宏观经济数据反映了疫情对国内经济的最大影响,可从3月16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得到验证,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提到两点:一是“宏观调控对冲政策有力有为,完成全年目标的信心没有改变”;二是五提“更大力度的对冲政策”,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疫情消退和稳增长政策推进,未来经济有望转退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