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都:以建火神山的速度把口罩机生产出来 2020-03-27 

  

本报通讯员 冯昀堃

2月12日晚,航空工业洪都接到口罩切片机的图纸,被要求在短时间内高质量交付。从这一刻起,一场与时间的较量便开始了……

紧急响应,同向发力

接到任务后,洪都公司领导成立项目工作团队,生产制造部和先进智能工程研究所负责项目管理,统筹协调各方面工作。如此,一条自上而下、层层联责的落实线路被迅速打通了。

复工人员不足,当务之急,只能“一人多用”。2月13日中午,通宵消化完图纸、分配好任务的工作团队,火速奔赴南昌航空城进行原材料准备和下料工作。原本负责生产管理的副生产长严伟说,通过这个项目,他也终于从“理论”上升到“实践”,“客串”了一回下料师傅。形势逼人,哪里还有“分内分外”之说,整个团队都是尽己所能、同向发力、各显神通。

项目主要负责人多次来到生产现场,了解项目进程,强调疫情和生产防护。每一个环节紧扣着下一道工序,每一名成员关系着项目大局,虽然还没来得及制定口号,但是,“保进度、抢任务”已经成为大家心照不宣的共识。

高速运转,马不停蹄

下料完毕时,已经到了2月14日凌晨,物料被紧急发往新老厂区的参制单位。此时,生产单位的职工已经到岗待命了9个小时。就像是一场接力赛,下一棒选手已经摩拳擦掌、蓄势待发。

为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项重要任务,工艺装备技术中心、设备能源中心、热表处理厂、国际机电和洪都数控等参制单位,火力全开,夜以继日,从人员和物资调配、生产和技术支持等各个方面,实施了超常规工作机制。

走近生产现场,虽然不似年底冲刺般全面铺开的大干场景,但仔细看每一位师傅的神情,必定是全神贯注。这场战斗, 没下“军令状”,没签“责任书”,“口罩机”三个字就是最大的责任和动力。

精诚团结,共克时艰

从2月13日至2月20日,短短数日,首批多台套口罩切片机已经完成了下料、生产、表面处理等工序,等待进行组装。这样的成绩,对于小规模生产的项目,实属难得。怎样保障用最少的人高质量完成任务?管理团队给出的答案是:“派出精兵强将。”

洪都数控党支部书记卢锦波坚守生产现场日夜督战,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亲自上阵搬运零件、扭螺丝,和团队成员一起奋战在一线;管理团队成员严伟、刘华、王丽峰全程跟踪, 掌握项目进展,把控产品质量,每天忙到深夜才回家……“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这就是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比起在一线抗疫的医护人员,我们吃这点苦不算啥,能为抗疫贡献绵薄力量,我们很自豪。”连续奋战多日的团队成员们脸上略带倦容,言语中却充满了骄傲和自豪。他们的艰辛付出,也终于迎来了收获——2月23日17时,历时10天, 洪都公司圆满完成首批2台套口罩机的制造装配任务,提前2天包装发运至航空工业制造院。

繁重的任务、顽强的意志、无畏的勇气,10个日夜的鏖战,口罩切片机顺利交付。有这样一群航空人,在危难时刻,逆向冲锋、无私奉献,用信念之火,点燃了充满希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