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铸辉煌 奋斗再出发 ——航空工业自控所跨越发展60年巡礼 2020-03-24 

  

岁月为名、蓝天为证。2020年3月26日,我国航空工业唯一的惯性导航、综合制导、飞行控制三大核心技术(英文简称GNC)研发制造中心——航空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将迎来建所60周年。

60年创新奋斗,60年风雨兼程。一路走来,航空工业自控所高扬“航空报国、航空强国”旗帜,忠诚奉献、逐梦蓝天,为实现对世界先进航空工业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再到同台竞技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重要贡献。

建所60年来,自控所先后承担并完成了数百项国家重点型号任务,产品几乎覆盖了所有航空机型和导弹,并扩展至航天、航海领域和高铁、工程机械等高端民用领域。企业运营管理、资产运营效率位于行业领先地位,实现了从纯科研型研究所向科研/生产/开放式经营一体化高科技企业集团的转型。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称号,荣获“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雄关漫道真如铁

邃密群科济世穷

总有一些年份,注定会在时间的坐标上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记录下那一代人的理想与信念、奋斗与功勋。

航空飞行控制技术和惯性导航技术是提高和决定飞机飞行品质、确保飞行安全和作战效能的关键技术,有“战机的神经中枢”之称,是衡量一个国家航空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其技术和产品一直为少数发达国家严禁输出和转让。肩负打破技术垄断,缩小与美俄等航空巨头的差距,开创共和国航空飞控、惯导研制历史的神圣使命,1960年3月26日,航空工业自控所的前身“航空仪表自动器研究设计所”在陕西阎良成立。1965年7月,研究设计所迁址陕西户县李家庄。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在那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年轻的航空人、自控所的创业者们以飞扬的青春热血、强烈的报国豪情,开启了新中国航空工业摆脱弱者姿态、勇立世界航空强者之林的开拓之路。

1967年2月,新中国第一套飞控系统621系统设计定型;1978年1月,新中国第一代惯导系统523系统首飞成功。短短18年时间,创业者们用激情与智慧创立了新中国航空工业飞行控制与惯性导航专业,用心血与汗水书写了共和国航空工业的崭新篇章,用青春与激情成就了自控所的成年礼。

1978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唤醒了神州。如何践行这一伟大的科学论断,成为自控所人面对的崭新课题。

当时,仅靠国家每年下拨给自控所的事业费、科研费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自控所决策层开始认识到——特殊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必须以“一天当两天用,一天干两天活”的速度加速发展,研究所的生存发展绝不能靠“吃皇粮”,必须形成自我造血、自我发展的能力。

不破不立。自控所以敢为人先的胆识与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改变了“研究所管研究,工厂管加工”的传统范式,制定并实施了“航空科研上多型号,试制生产上小批量,预先研究上新水平”的发展战略,开始探索科研生产一体化的新模式。

认识上的飞跃与发展思路的改变,激发了巨大的创新活力。短短几年时间,自控所科研生产总收入迅速增长,实验条件显著改善,科研实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型号研制加速推进。在飞控专业方面,自控所为我国第二代军用飞机成功研制了数模混合式三余度多功能飞控系统;在惯导专业方面,开始了挠性器件惯导系统的研制,进一步缩小我国在这一领域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考验面前看责任,关键时刻看担当。1989年,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禁运和技术封锁。“必须在短时间内拿出我们的‘争气惯导’!”令出如山,闻令而动。自控所以舍我其谁的气魄签下“军令状”,全所总动员,依靠雄厚的技术储备,仅用过去1/5的时间,就快速配套研制出满足实际需求的过硬产品,一举打破了西方的封锁,跻身于世界为数不多的能够研制并配套生产挠性器件惯导系统的科研机构行列。

截至“九五”末,自控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制项目由1985年的4项增至30项,在国内率先实现了飞行控制、惯性导航技术的更新换代,开发的多项新技术、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我国唯一拥有该领域高端产品开发能力的单位。

跃上新高度,跨入新世纪,自控所将目光聚焦到流程,开始了一场在中国航空乃至中国军工行业内引起强烈反响的流程再造,形成了流程导向型企业管理架构。五年间,自控所完成的首飞、首射项目和设计定型的产品数超过建所前40年的总和,产值、利润跃居航空机载设备厂所前列,管理水平、资产运营效率跻身行业先进行列。

2006年,因成功攻克某型飞机飞行控制与惯性导航核心技术,自控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8年12月,“以自主创新为导向的3C型科研生产体系建设”荣获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标志着自控所完成了由纯科研型研究所向科研生产经营型研究发展中心的转变,并向着建立新型高科技企业集团迈进。

宝剑锋从磨砺出

人间正道是沧桑

迎来新世纪第三个五年,所外军品市场悄然变化,所内产值增长进入平台期、产业发展进入投入期、组织管理进入转型期的“双重挑战”,亦成为自控所持续推进企业变革的强劲动力。自控所聚焦市场,提出了“技术成就梦想、市场致胜未来”的经营理念,并通过党代会、职代会、管理峰会形成了全员共识。

锁定新一代军品市场,领导团队组织所内导航、制导、控制三大核心专业的专家骨干头脑风暴,以技术发展、行业走向与部队需求定位自控所技术与产品发展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以自身雄厚的预先研究能力与成果为支撑,自投资金,先行研制,先行生产,以令业内赞叹的速度拿出“新一代产品的核心机”,为上级制定战略、明确需求提供最直观、最有说服力的实证,不仅为我国新一代军机的选型发展提供了参谋,发挥了研究所的技术引领作用,也为自控所赢得了应有的市场份额,拓展了技术与产品的发展空间。

立足发展,透过传统军品市场需求趋稳的表象,自控所决策团队发现了新的“商机”——售后服务,改装升级。集合技术、服务、质量等相关部门组成跨专业、跨部门工作团队,自筹自投现役军品售后服务与改装升级所需的产品与相关设备,积极向部队——航空产品特殊用户推荐;创新产品售后服务思路、理念,快速构建起了“自控所——联合保障单位——部队”三位一体的售后保障体系,延伸服务距离,缩短保障响应时间,明显提升了售出产品的完好率与出勤率,也“补齐”了自控所因产品需求下降带来的收入“短板”,真正实现了“双赢”。

按照“技术同源、产业同根、价值同向”的“三同原则”,自控所组织技术、服务工作团队,积极将成熟的技术与产品推进兵器、船舶、航天等领域,扩大航空产品与服务在其他领域市场的知名度、美誉度。

自控所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开启又一个优质发展的“黄金五年”。主动对接国家以及航空工业发展战略,在认真总结盘点半个多世纪创新变革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明确了“十三五”的发展思路:践行国防使命,以确保重点任务完成和提质增效创造价值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构建类集团化管控模式,全面提升产业能力和运营效率,将自控所建设成为现代化高科技企业集团。

战略的实现在于强有力的执行,企业发展的动力源于创新。一方面,自控所高度重视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转化应用,强调技术先行抢先机,技术转化促发展,支持预研立项。在“十三五”初期就及早规划,明晰了支撑“海陆空天”一体化发展的GNC技术发展路线与目标,并以此积极进行技术布局。另一方面,高度重视研发流程优化以及新工具、新方法的应用,倡导建立研发快速通道,实施分级管理,坚持推进系统工程、多项目管理,并辅以信息化平台的管理手段,推动研发质量和效率的提升。通过研发流程、方法工具的应用,创新效率得到提升,型号研制进展顺利。多型产品随机完成首飞、定型工作,圆满完成交付任务,在保障主机和部队需求的基础上,提高了军队装备的技术水平,缩短了飞控、导航产品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初步形成快速研发机制,设计和新品实现周期大幅缩短。

打破思维定式,放宽视野,把目光从航空器导航、制导、控制拓展到运动体的导航、制导、控制,打破单纯依靠实物产品研制生产的创利模式的局限,重视新市场、新业务的拓展,大力推动产业发展,从新的视角审视和发现市场,积极捕获并引导客户需求,主动出击,拓展成长空间,创新盈利模式。此外,依托核心技术,进行了业务梳理,创新性地提出并构建了“事业部+子公司”产业发展模型。明确了事业部与子公司业务对应关系,打通了技术溢出的渠道,建立了能力转化与利益共享机制。通过在传统领域的深耕,以及近几年军贸、非航防务、部件应用等领域的突破,积极开拓了海、陆、空、天等新市场。民机飞控及导航产品随着C919、AG600、“新舟”700、运12、AC312等项目的展开,实现了从单项目驱动到谱系化发展的良好布局。民品领域车载安全计算机、电子芯片与通讯产品完成研发,实现批量交付,工程机械与国内龙头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研发出系列化产品。

为切实改善和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特别是压降“两金”,除了积极落实集团公司降本增效要求,开展相关工作外,自控所还在所内成立了“压两金”专项工作团队,对“应收”“存货”两大重点改善指标,分解制定落实措施,并通过将存货指标分解到投产、采购、外协、交付等各环节,落实到市场、生产、采供、研发制造各部门,明晰责任、加大考核牵引。降本增效深入人心、“两金”指标改善明显。

为满足自控所快速发展需要,切实履行强军首责,提升产品质量和运营质量,必须下决心从体系上进行一次深层次的变革。自控所于2017年正式启动了运营体系变革,完成了部门职责调整,建立了第一责任人和事业部运行机制。形成了以事业部为主体的专业经营中心、以子公司为主体的产业拓展中心、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第一责任部门相结合的组织架构。生产组织从“集中计划管控”到“分级策划管控”,2017年10月正式上线运行。内部价格体系基本建立,所本部、事业部/子公司两级经营管控体系初步成型。2018年和2019年在全所范围内推进基于单元化的精细化管理工程,使自控所企业运行质量与运行效率再次明显提升,2019年实现科研生产总收入近60亿元。管理变革,为自控所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果,打开了跨越发展的新天地。

党建引领发展,文化加速跨越。60年来,自控所党委坚定不移强党建,与时俱进育文化,把握政治方向,“议大事、保稳定、促发展”;建章立制抓基层,构筑党建实务体系、组织机构;推进创先争优、“两学一做”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反腐倡廉,构建三层防护体系;创新干部选拔机制,注重干部能力提升,建立干部退出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培育“立志、立德、立能、立人”的“四立”企业文化,构建“上承集团文化,下倡班组活力,业务文化、部门文化纵横交错”的文化生态体系;党建带群团建设,凝聚全体员工为自控所的快速发展贡献力量;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让离退休职工时刻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爱护;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坚持党建扶贫、知识扶贫、产业扶贫,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对口帮扶村脱贫摘帽。先后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中央企业五四红旗团委”和“陕西省文明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长风破浪会有时

弄潮儿向涛头立

甲子铸辉煌,奋斗再出发。走过60年,航空工业自控所新一届领导班子锐意进取,在“航空报国、航空强国”新使命的引领下,制定并强力推进以“定心、聚力、提质、增效、开放、共享”为主要内容的“六大工程”。

定心,明晰发展目标与愿景。确定了规模翻番、效益提升的全新发展目标。瞄准智能控制、智能无人系统、智能感知三大系统和液压/电动伺服、计算机与电子、新型传感与测量、制造与测试、管理与拓展五个支撑,推进导航、制导、控制专业的一体化深度融合,从而不断拓展专业方向。以技术为核心,按照“一横两纵”的整体发展思路,系统谋划GNC产业布局,忠诚奉献、逐梦蓝天,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

聚力,激发跨越潜能与活力。面向未来加大研发投入;面向市场树立客户意识;面向产品强化集成开发;面向制造做优供应链重塑价值定位。同时优化组织架构,构建以战略为导向的创新中心、以客户为导向的系统中心、以效率为导向的产品中心、以服务为导向的运营中心、以发展为导向的产业中心,逐步实现从高科技企业向企业集团的转变。重视构建核心能力,加大资源投入,提升创新引领、任务保障、民机产业、融合推进、信息协同五大能力,从单一论证向整体论证转变,从分散发展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转变。控制用工总量,优化人员结构,不断激发员工队伍的活力。

提质,提升运营效率与质量。依托事业部整合分散的创新能力与资源,构建创新中心,建立协同运行机制,瞄准重点方向实现技术与产业的创新,加速技术创新;从单一产品开发向标准产品平台开发模式转变,构建能被多个产品共用的标准化模块,做好产品平台;选择典型产品平台积极配置资源,推进系统工程;借力机载专项,构建运行机制,推进项目协同管理,在做好C-X研制的同时,同步推进基础能力建设,缩小产品可靠性和体系完整性上与国外的差距,提升过程能力。

增效,制订高标准、提高执行力、形成战斗力。做大防务市场的同时,在民用航空和产业拓展上发力,在“十四五”末力争将军民产品收入占比调整到7:3,调整产业结构;在防务领域推进面向用户的体系性再设计,做好非航GNC拓展应用;在民机领域,做实民用航空产业,加强市场开拓;加强GNC内部资源共享,构建联合保障体系,实现服务水平集约化提升,实施联合保障;对接市场旺盛需求,统筹内外部资源,正向设计生产能力,快速布局推进,提升生产能力;围绕重点项目配置资源,优化机制体制,推动产业发展,优化产业机制;深化事业部制加速非独立法人运行,强化职能部门管理能力提升管理水平,构建基于大齐套的智慧供应链体系,推进分权赋能;制订高标准、提高执行力、形成战斗力,瞄准一个方向迈开脚步做下去。

开放,打造协同高效价值链。首先,主动融入用户价值链,从技术上贴近用户需求,利益上建立共享模式,情感上调整沟通模式,与用户共创共赢;其次,加大与外部合作研发非核心关键技术,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商业模式,开展无界协同创新;同时,构建符合发展战略的协同、高效、低成本前端制造能力,实现从产品加工到制造技术转移,输出制造能力。

共享,营造和谐奋斗精神家园。紧紧抓住混改机遇,探索股权激励模式;积极创造各种机会,鼓励支持员工进行创新创业,共享企业发展红利;调整薪酬分配的价值导向,深化“基本+”的福利保障模式,切实解决职工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使广大员工工作上用心、生活上安心、遇到事省心、感受到关心,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持续奋斗,开创未来。

走得越远,脚下的路就越长。

走向又一个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阶段,航空工业自控所人已经出发,正奋力奔跑。

航空工业自控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