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背后的付出 2020-03-13 

  


刘宏福

“终于可以踏出宿舍门了!”宅了14天的我长舒了一口气。3月8日,我圆满完成了“外地返工人员居家隔离14天”的要求,迫不及待地到小区物业填报了个人隔离信息,领取了小区出入通行证。“虽然隔离结束了,但是个人安全防护一点也不能放松,身体如有什么不适,及时向我们报告。”小区物业再三向我强调。

拿着出入证返回宿舍,准备明天上班的材料。窗外的小区广播又开始播放疫情防控的政策和知识。回想起这14天特殊的日子,那些感动的人和事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而我并没有参与到具体的疫情防控行动中,只作为一个普通的民众配合当下政策,静待春暖花开。

复工消息传来,我踏上了复工之路。考虑到去往机场路上的防控检查可能会额外花费时间,我比平时早出发了1个小时。然而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由于当地疫情防控取得实效,确诊病例连续多天为0, 为确保复工复产的高效推进,政府部门通过电子化手段核查旅客信息,简化道路检查流程。车辆一路畅通无阻,我随身携带的《复工证明》和《居家观察证明书》也未用到,只在机场入口,安检人员对我进行了简单的体温检测。

边在登记厅候机边查看目的地的疫情防控形势。前一天公寓管理人员告知,和我住在同一栋楼的一位复工人员出现了高烧,该栋楼可能要采取封闭措施,我将会被安排到其他公寓,当我正在为此事发愁时,手机的微信响了:“该复工人员只是普通的感冒,体温已经恢复了正常,我可以正常入住。”公寓管理人员真是给我带来了甘霖。晚上10点,飞机准时降落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在出站口检查完体温后, 我迅速找到提前预订好的出租车,在空旷的道路上道路上行驶了20分钟后,终于到达了公寓。

“外来人员及车辆禁止入内,小区业主请出示通行证!”小区门口的标语醒目地提醒着每一位外来人员。登记完行程信息,量完体温后,公寓管理人员给我发了1支体温计和3张口罩。“进了宿舍之后,14天之内不能出宿舍门,身体如有不适, 及时向我们反馈。”公寓管理人员强调。至此,我的个人隔离正式开始。

“如果你体温超过了37.2℃,请立即报告公寓前台,我们会按规定为你联系医生进行治疗。”每天两次的体温询问成了公寓管理员对我最频繁的问候。按时向公寓管理人员汇报身体状况,在疫情信息APP填报当日信息和隔离状态,成立我每天的打卡必备。

解决温饱当然是我在隔离期间最为关心的问题。其实,公司对于隔离人员的饮食早就有详细周密的安排。入住公寓的当晚,部门领导就把我邀请到订餐群并叮嘱道:“需要订餐,跟群里负责订餐的人说就可以了,第二天志愿者会将盒饭送到宿舍门口。”由于我当晚到达公寓已经10点多了,想着明天的订餐应该已经结束了, 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跟订餐管理人员说明了我的情况。“可以没问题,我给你增加一份!”订餐负责人立刻回复到,一股暖流暖瞬间涌上心头。

虽然可以订购盒饭,我想有时间自己下厨也是不错的。锅碗瓢盆做饭的物件倒是齐全,关键是做饭的食材如何搞定,虽然可以网络购买,但自己不能出门取件, 最后一百米还是没法解决。第二天,我在公寓群里看到,公寓管理人员在询问隔离人员取快递的单号。“哦,原来他们可以帮忙取快递!”这“迟来”的贴心服务让我备感欣喜。立刻打开手机,购买了一大堆蔬菜水果,半个小时后快递到了,我在微信群里告知公寓人员我的快递到了,需要帮忙取。收到“好的”信息的5分钟后, 我的手机铃响了,“快递已经在电梯里了, 马上就上去了,你出门拿一下!”刚出门, 电梯刚好到我住的楼层,一袋包裹静静地躺在电梯中间。

隔离期间,除了正常宅着,部门工作和自我提升当然还是要有序推进的,按照单位“弹性工作制”的要求,隔离期间可通过互联网工作的项目应按时推进。作为文化宣传工作者,虽然不能到抗疫一线了解情况,但我们可以通过电话了解他们的默默付出,通过自己在隔离期间的感受体会他们的无私奉献,用文字讲述他们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条战线上的动人故事。对餐饮服务、公寓管理、物资采购等多位职工的采访,我也切身体会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条战线上的重要部分,我们共同铸就的钢铁长城必能驱散疫情的阴霾。徘徊在房间内必然会烦躁,此时,看书上网课成了我隔离期间特殊的心里慰藉,偶尔站起来做做操,舒展舒展僵硬的身体。

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冲锋在前的中国军人、奔赴疫区的志愿者、风雨无阻的道路工作者、全天坚守岗位的社区工作者……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虽然我的隔离已经结束了,我想这样的隔离是失色的, 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经历,但是我不希望经历第二次。只愿我们同心协力, 共克时艰,因为爱与希望同在,我们必将取得战“役”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