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淑娣:以忠诚点亮梦想之光 2020-03-13 

  

刘建军

“高温碳基复合刹车材料是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新型高性能飞机制动材料,这项航空硬科技的产业化推广已广泛应用与军民用飞机、航天飞机、轨道交通、汽车等多个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19年11月, 江西南昌,庄重肃穆又不失靓丽华彩的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决赛现场。在台下十多位来自国家相关机构、高等学府、专业领域的评委和十多名不同层面的观众评委的注目下,一位朝气蓬勃、青春洋溢,身着航空工业制服的女选手正在台上进行新技术推广项目汇报。八分钟的汇报、七分钟的质询答辩,她温文尔雅、凝练精准的叙述和把控恰好的时间,赢得了评委一致好评。高温碳基复合刹车材料的产业化应用推广项目一举摘得2019年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金奖桂冠,这也是本届大赛航空工业夺取的唯一一项金奖项目。

“这个女孩真厉害!从预赛、半决赛到今天的决赛,每一次她的项目介绍都极富新意,每一个环节把握得都恰到好处,参赛项目的创新点、推广应用价值让她归纳得太到位了,简直无可挑剔!她表现太优异了。”颁奖台下,一位评委忍不住啧啧称赞。

这位女孩,就是航空工业制动参赛的主力队员杜淑娣。

筑梦航空

2014年夏天,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杜淑娣光荣地成为一名从事国防建设事业的航空人。走进单位的第一天,像所有走出校园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人一样,面对全新环境,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厂房里一排排林立的化学气象沉积炉,一群群忙碌的工人师傅,尤其是望着细如发丝的碳纤维经过不同工序成为光洁耐磨结实、外观精致的飞机刹车盘。“哇,太神奇啦! 太厉害啦!”她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突然感到院校里接触的和所学的知识似乎与眼前看到的现实“格格不入”, 杜淑娣不免有些茫然和不知所措。

幸运的是制动对新入职人员历来有着体系化的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进入工作岗位有一年的业务实习锻炼期,从政治素养、理论基础、实践操作等方面,公司会安排专门的师傅跟进培养,对像杜淑娣这样入职时已经有着四年党龄的研究生的培养要求更加严格。经过师傅们的“传帮带”,杜淑娣要在一年的时间里了解公司的概况和产业结构等相关信息,掌握公司基本的管理、技术和生产术语及岗位应知应会知识、一般操作技能。

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在党组织、师傅和同事们的培养指导下,杜淑娣开始接受高温碳基复合刹车材料的研制实践锻炼。一边熟悉岗位职责与业务工作,一边在师傅的带领下学习刹车材料研制的相关知识,日常再去多个相关单位“跑跑腿”,了解工作纵横向业务联系领域,熟悉工作流程。看似简单的工作,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内涵。这些都是今后工作的基础,如果不把业务域弄清楚,后面的工作就无法进行,即便是“跑跑腿”的差事, 也是要掌握业务上下游之间的关系, 同时也考验个人协调沟通方面的能力。

“刚入职那会儿,感觉自己就像一张白纸。对企业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几乎听不懂师傅们之间的工作谈话,一些技术方面的术语以前从未听过,觉得自己院校里学到的材料工程知识好像一点也用不到。经过实习期师傅们的言传身教和实践锻炼,思想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谈及入职感受时,杜淑娣这样说。“理论与实践有着很大的差距,航空工业作为国家高科技战略产业,既做航空技术,就必须先把基础的事做好。”聪明伶俐的杜淑娣一下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兴趣是做成事、做好事的前提。既然选择了航空材料研制工作,就一定要干好。慢慢地,她喜欢上了这个工作。由于工作业务知识薄弱,碰钉子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她没有沮丧, 快速的转换心态,积极适应不同于学校的工作状态中,开始把新奇转化成求知的一股子冲劲。经过半年的实践历练,杜淑娣很快地掌握了航空工业企业和刹车材料研制方面的基础知识, 以优异成绩顺利完成了一年的实习锻炼,成为一名正式的技术员。

自这一天开始,杜淑娣从航空工业制动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做起,在迄今5年的从业时光里,她立足高温碳基复合刹车材料技术研究和技术转化应用领域,以对航空事业的忠诚,挥洒智慧, 筑梦前行,迅速成长为新型航空刹车材料制备领域的行家里手,奋斗的青春让“打造世界级航空刹车材料中国品牌”的梦想之光熠熠生辉。

逐梦前行

航空工业制动是我国碳基复合材料的发源地。1972年,制动公司从一份外文科技资讯中获知了西方发达国家进行碳基材料飞机刹车试验后,立即启动研制工作。1977年,中国第一套碳基飞机刹车盘试制成功;1998年装备歼10飞机,彻底打破了该项技术由美英法三国垄断的局面。2003年, 航空工业制动与张立同院士团队“产学研”技术攻关,于2008年研制出飞机碳/陶复合刹车盘,成功装备国内先进飞机,领先世界。而今的技术队伍已经是一支老中青三代人构成的硬核团队,他们中间有航空工业首席技术专家、一级技术专家、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得者和材料学博士等。

“很荣幸能够加入航空工业这个大家庭,通过实习锻炼,让我学到许多以前从未接触的知识,更让我感到了航空大家庭的温暖。无论是领导、师傅们,还是身边的同事,他们对我的成长都给予了莫大的关心和帮助。这些让我仰望的技术专家,是那样的随和谦虚,他们钻研技术的痴迷和不断创新的韧劲让我惊叹。对我循循善诱、耐心细致的培养令我感动。从他们身上让我找到了‘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深刻内涵,他们对航空事业的忠诚也深深地打动着我。”对于能够成为航空人,杜淑娣深感自豪。

做技术就要从最基础的做起。在技术员岗位上,杜淑娣开始在培养师傅的指导带领下,从材料的不同属性、产品研制的工艺方法、产品性能的测试方法等基础工作干起。在不断的学习与积累的过程中,她摸索、尝试与变革。为做好一项技术转化项目开发工作, 她将项目所有资料进行整理,梳理出需要完成的各方面的工作,协调所需的各方资源,从制定方案到产品试制, 再到试验验证,每项工作都尽全力完成,但结果总是不尽人意。师傅勉励她:“科研工作没有轻而易举的成功,不要泄气,坚持就是胜利,要有恒心、有耐心,成长进步需要过程,做技术一定要打牢基础关。”

付出就会有回报。2015年底,某型飞机出现刹车性能异常问题。杜淑娣被委以重任,她带领相关技术人员通过对各类数据的系统分析,摸排问题原因,查阅大量资料,核准问题所在, 跟踪试验,对标不同参数,精准锁定问题根源,一举解决问题。

她的努力和进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她开始承担科研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关键点的技术攻关, 参与解决技术发展瓶颈和开发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工作中。她参与的《高铁用新型复合材料刹车副研制》《复合工艺制备碳刹车盘技术研究》《短纤维模压制备碳刹车盘的技术研究》与《液相浸渍工艺制备碳刹车盘技术研究》4项预研课题,成功申报陕西省与咸阳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并获得地方政府项目资助经费。

2016年,她参与的抛放式记录仪壳体研制项目取得成功,从原材料的选取、工艺方案的试制,到产品的制造, 每个环节都有她创新的智慧和辛苦的劳动。

2019年,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杜淑娣代表航空工业制动参赛, 从初赛开始到决赛5个月的时间,她与项目团队精心策划、精诚团结,最终以优良的职业素养、精湛的技术水平斩获大赛“金奖”,航空工业高温碳基复合刹车材料在民用领域的推广应用项目受到各方关注。

驰跃新征程

2017年,入职三年来的迅速成长进步和在技术研究上的优秀表现,使她成为了航空刹车材料研制核心团队的主要成员,并且担任起技术组长,在航空工业制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带领20多名青年技术人员主攻高温碳基复合刹车材料技术研究、技术转化应用以及新产品开发等工作。

“能够成为航空刹车材料‘王者之师’中的一员,这是组织对我的肯定。‘打造世界级航空刹车材料中国品牌’是这个团队的梦想,也是所有团队成员的共同梦想。在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征程上,只要怀抱梦想,忠诚奉献, 逐梦前进,就能不断推进航空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经过岗位历练、业务锻炼和政治锤炼,杜淑娣更加坚定了做强航空制动技术的信念。

碳基复合材料技术团队是航空工业碳材料研究的主力军,致力于中国航空刹车材料的预先研究和探索,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研究工作。对人员的政治思想、职业素养、业务能力、技术水平有着严格的标准。作为青年技术带头人,她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乐于奉献,与同事团结一致共同进取,勇攀技术高峰。在技术上, 她勇于创新,善于转变思维,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逐步养成了以科学的态度、开阔的视角、崭新的思维找到创新的灵感,用心、上心、尽心地去思考和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今年来,她和团队围绕航空制动科研生产工作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和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在保证型号研制任务顺利完成的同时,将碳基刹车材料成功推广应用于民机、高铁、磁悬浮列车、汽车刹车等领域。对事业的忠诚、辛勤的耕耘和无私的奉献, 获得了丰硕的回报:2019年,她和团队荣获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金奖和航空工业制动“特别贡献”一等奖、陕西省职工优秀科技创新成果铜奖、航空工业制动科技进步一等奖; 她个人获得航空工业精益工程师资格、航空工业知识产权应用工程师证航空工业制动“劳动模范”和“巾帼标兵”等多项荣誉;持有两项授权发明专利。

如今,杜淑娣作为航空工业制动技术领域青年生力军的佼佼者,还肩负着劳模创新工作室和陕西省青年文明号的工作。2020年,在疫情防控和保科研任务完成“双线”战场,她带领团队紧抓重点产品研制任务,践行航空主责,以对航空事业的忠诚点亮梦想之光,在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奋斗征程上,用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彰显着新时代“航门女将”的巾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