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瞬间 成长的力量 ——2019年中国航发人才成长奖颁奖活动侧记 2020-01-23 

  

岳书华 摄

本报通讯员 马睿阳

一月的北京正值寒冬,2019年中国航发人才成长奖颁奖现场却暖意融融。身戴鲜花,30名获奖者精神抖擞,从集团领导手中接过荣誉证书。

璀璨的英才,热烈的掌声,都在向创新致以敬意。

中国航发人才成长奖,旨在奖励创新人才、激发创新活力。

奖创新、赞人才、谈成长。在这场“人才专属”的颁奖活动中,无数个温暖的瞬间,见证了中国航发人才强企的战略足迹,记录了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薪火相传,彰显了新一代航发人才蓬勃向上的创新之力。

这是一个为国奋斗的瞬间

“他用至真至诚的信念,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写忠诚!”怀念李胜泉的事迹报告,让动研所赵勤的眼里泛起泪花。为了装有强劲“中国心”的战鹰翱翔蓝天,完成重大战训任务, 几个月前,他和李胜泉在一起并肩战斗的画面,又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鲜血浇灌出花开的国度,生死相依只为了那一句承诺,报答你是我唯一的倾诉……”

《不忘初心》的歌声嘹亮,使命感、责任感在大家心中激荡。商发的陈美宁、动力所的李睿、东安的杨光山等许多青年,都是在吴大观等老一辈航发人爱国奋斗精神引领下不断成长的。歌声中,大家目光坚定,为国奋斗的决心溢于言表,“永葆一颗科研人员的初心,让更加强劲的动力轰鸣蓝天。”

歌声、掌声、喝彩声,动力梦、强军梦、中国梦,在这一刻汇聚交融。

这是一个思想荟萃的瞬间

获奖群体有在基础研究中探索前沿技术的研发人员,有为研发体系构筑根基的设计人员,有潜心研究提升生产制造水平的工艺人员,有为数字化控制系统赋能的程序开发人员…… 涉及发动机原理研究、工艺集成、软件开发、材料研制等众多专业领域, 可谓人才荟萃。

有人才的地方,总有思想火花。在颁奖前,集团专门安排大家齐聚一堂,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讨论交流, 相互启发,汲取创新的灵感。

贵阳所的栗尼娜是可靠性专业的技术负责人;黎阳的李立新是焊接工艺领域的技术能手,她们之间,一场提升发动机质量水平的探讨就这样自然地展开了。“我做基础研究,立新做工艺改进,两方面结合,能实现优势互补。”栗尼娜说。李立新频频点头, 在她看来,“推进AEOS建设,破除专业壁垒,这样的交流越多越好。”

航空发动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单位、多专业、多系统协同创新, 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颁奖活动前, 动力所的徐雪、西航的张立义都早早来到现场,抓紧时间与未曾谋面的“老师”们进行探讨,不放过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群英云集、思想荟萃——“创新并不遥远,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不能盲求,必须做实分析与验证”“创新需要坚守,需要永不言弃”……

充满智慧的交流对话,为航空发动机事业积蓄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下转二版)(上接一版)

这是一个礼赞人才的瞬间

“一定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集团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助力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梦之队”茁壮成长。

数控制造技术是航空发动机研制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方公司的宁雄,就是这个领域的青年专家。他持之以恒钻研,独创“编程法则”、研制仿真模板……成为科技创新领域中又一颗耀眼的明星。

“十五年对航发事业的热爱,化作心思缜密,十指灵动,一串串数控代码让巨型设备轻快起舞”。给宁雄的颁奖词,是对他潜心钻研的最好礼赞。

高温合金的小粉末,承载着航空发动机性能提升的艰巨任务。小粉末连着大梦想。航材院许文勇和团队为制备小粉末下足了功夫,潜心工艺,自研设备,攻下一个个瓶颈和难关。

“深山耕耘,他把忠诚写进梦想;钢刃淬火,他用温度助力型号。拳拳赤诚融热血,熊熊烈焰铸国心。”给涡轮院房人麟的颁奖词,激情洋溢、铿锵有力,但真实的他,却很朴实,是一个典型的“安专迷”,最大的爱好就是研究航空发动机性能提升。

“集团倾向科研生产一线的人才激励政策,给了我们年轻人成长成才的空间。”领奖后,成发的乔雷深有感触地说。他毕业后,便有机会到型号研制的重要岗位工作。经过不断成长、历练,他已经成为焊接领域的中坚骨干。

利好的政策措施,释放了无限可能,每个人的梦想都有了最澎湃的动力。

这是一个托举成长的瞬间

颁奖活动结束后,集团领导、外部董事及院士们一同走出颁奖礼堂,与30名人才成长奖获得者热情握手、亲切交谈,看着一张张青春可爱的脸庞,笑容洋溢在人群中间。

中国航发董事长、党组书记曹建国,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李方勇邀请尹泽勇院士和向巧院士到前排中间就座,与大家合影留念,并微笑着对广大获奖者说:“你们要树立远大的志向,两位院士就是你们的榜样。”

言醇意浓,寄语未来无限成长和希望。

殷殷期盼让动控所朱烨心中的梦想有了沉甸甸的内容。“老一辈专家爱国奉献、躬耕不辍的精神让我深深感动。我要向他们致敬,更要向他们学习,不负重托、只争朝夕,勇做航空发动机数据仿真探索路上的排头兵。”

“集团党组的关怀,让我干劲十足。”黎明的梁莹说。“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今后还要耐得住寂寞,守初心、当尖兵、挑大梁,在自主研制的新长征路上接续奋斗,跑出更好的成绩。”

颁奖活动结束后,来自北京航科的杨惠英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她说:“我将勇敢担起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重任,高扬自主创新之帆,鼓足攻坚克难之劲,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用奋斗书写下最美丽的青春。”

这一个个瞬间充满希望,一定会让航空发动机事业中有理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接班人永不断档。

这一个个瞬间充满力量,一定会激励航发人提出更多创新理论,做出更多创新贡献,在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道路上成为领跑者、在集团创新变革的途中成为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