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时代的“硬核力量” 2020-01-07 

  

本报记者 梁晓英

当新年的第一记钟声响起,满怀希望与梦想的2020年扑面而来,也让2019年的记忆愈发清晰。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国产航母服役, 每一次都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洗礼与震撼。

呼啸的战鹰、轰鸣的旋翼,单机的狂野、编队的壮观,举目仰望的人群、红似海洋的国旗,航空工业,用自己的方式激扬着这个时代的“硬核力量”。

2019,注定要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共同记忆”。

犹记得这一年的4月23日,黄海之滨,海天之间战机编队接受习近平总书记的检阅。弥漫的雨雾更显仪式的庄严,当战机编队依次钻出云层飞向远方,他们也许已经奔赴远洋护航、南海演练的一线。

这一年, 歼20、运20、歼16、歼11、歼10及新型高级教练机等主力机型,在北国长春漫舞蓝天,人民空军在出发的地方,用自己的方式向祖国和人民致敬,为自己庆生。事实将继续证明,航空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是人民空军现代化发展的底气所在, 使人民空军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目标更加坚定。

这一年,航空工业尽显大国风华,34型168架军机组成12个空中梯队驭风飞越天安门广场上空;攻击2、攻击11、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等先进无人机的大方现身,更显自信与从容。它们向世人宣告:我们,用奋斗挺起大国脊梁。

“看到中国战鹰从头顶呼啸而过那一刻,心情一时很难平静下来。”无数国人难捱心中的激动。那种感受, 不仅是自豪,更有回望历史时的心灵触动。

新中国诞生以来,几代航空人筚路蓝缕,倾力奉献。他们,组建起第一批研究院所,兴建起第一批航空工厂;他们,背负起简单的行囊,走进人烟罕至的“大三线”;他们,历经市场经济大潮洗礼,不忘初心,打造现代化的航空装备守护祖国的蓝天。历经一代代航空人的艰难探索,中国的航空武器装备实现了从三代向四代、从中小型向大型、从跟踪发展到自主研制、从单项装备突破向体系化发展的重大历史跨越。

年终岁末,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入役,“航母style”再次跃然眼前, 当歼15轰鸣着跃入蓝天,仿佛拨动着时代的心跳,来自昨天,传到无限远。

我们的时代,呼啸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