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33失事坠海 俄航母作战任务仍将继续 2016-12-08 

  

本报讯(记者 袁新立) 12月5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称,俄罗斯海军的一架苏-33舰载机于12月3日在地中海海域坠海,飞行员逃生。据悉,当时这架苏-33舰载机刚刚结束在叙利亚上空的作战任务,在返回航母着舰的过程中,由于拦阻所断裂而滑出甲板坠海,飞行员成功跳伞之后被直升机救起,事故也没有造成舰上其他人员的伤亡。事后有俄罗斯媒体表示,当时这架舰载机在第一次降落时没有勾住拦阻索而被迫复飞,第二次降落时才勾住拦阻索,但是拦阻索断裂导致飞机坠海。不过,俄罗斯国防部还表示,这件事并不会影响“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编队的既定作战计划,舰载航空兵仍将继续执行作战任务。

本次坠机事故,已经是自今年11月初俄罗斯海军“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进入地中海海域之后发生的第二起舰载机坠毁事故。11月13日,该航母携带的4架米格-29K舰载机中的一架在完成训练返航后,在着舰的过程中发生事故坠海。而俄罗斯国内媒体事后透露,当时由于航母甲板上的4条拦阻索中的一条出现了故障,无法满足这架米格-29K的着舰条件,最终导致飞机双发停车坠海。

作为“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装备的主力舰载机战斗机,在叙利亚地区执行作战任务也是苏-33服役之后首次应用于实战,所以其坠机事故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有分析认为,飞机之所以在拦阻索断裂之后坠海,是因为飞机在成功勾住拦阻索之后其速度已经大大下降,所以拦阻索断裂之后飞机也无法复飞,最终因为惯性前冲坠海。就苏-33战斗机来说,该机在航母上降落时的速度为230千米/时,在成功勾住拦阻索之后速度会很快下降到20千米/时,此时飞行员要想复飞已经基本不可能。而之所以会出现拦阻索断裂的情况,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飞行员违反航母甲板的着陆规则,比如舰载机着舰速度过大以致超过了着舰规定的速度;二是着舰拦阻设备陈旧老化。本次苏-33舰载机坠海,很有可能就是因为着舰拦阻设备老化,再加上在该地区执行作战任务时作战飞机起降频繁,使拦阻索一直保持在高强度和高使用频率,最终酿成事故。

本次坠机事故,已经是苏-33舰载机因为拦阻索问题而出现的第二次坠机事故。2005年9月5日,一架苏-33战斗机在进行着舰训练时,因为拦阻索断裂且无法紧急复飞而失事坠海,飞行员弹射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