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技工的航空梦 ——记航空工业沈飞数控铣工陈剑伟 2019-12-25 

  

本报通讯员 刘琳

剑指苍穹追梦路,立足岗位航空人。航空工业沈飞有许多技术工人, 有梦想的人, 即使在最平凡的岗位上, 也会像阳光一样绽放出耀眼的光芒。陈剑伟在数控铣工岗位上工作了32年, 执着追逐着心中的梦想:“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技术工人, 但我干的活却是国之重器,干好活、出好产品, 这就是我的追求, 我的航空梦!”

自1987年进入沈飞公司以来, 陈剑伟就立志成为航空技术上的专家能手, 为祖国的航空事业添砖加瓦。正是凭借对航空梦想的执着追求, 陈剑伟厚积薄发, 在岗位上取得了骄人业绩:年平均累计交付工装300余项;产品优良率连续20年100%;一次交检合格率连续13年100%;个人年平均工时10000余小时, 超人均工时700多小时;多次被评为沈飞公司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

近些年来, 沈飞公司的科研生产任务异常繁重,陈剑伟以身作则, 主动承担了大量的急、难、重任务。

某次, 他接到一项重要工装加工任务, 难度大、时间紧, 而加工周期长。陈剑伟一时犯了难, 他将图纸铺在桌上, 俯下身慢慢研究:“如果按照正常的加工方案,工装易变形, 且无法保证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凭着丰富的加工经验, 他没有立即开工, 而是细细琢磨: 先是把工装组件平行固定在一块与其尺寸和外形相似的钢件上, 通过加固件工装来减少变形量;同时, 请来编程技术员, 一起探讨如何在保证加工精度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减少变形量,对加工程序进行了优化; 然后, 采取分层加工法, 将最后的精铣工序一次改为两次, 切削深度控制在0.1毫米之内,不仅将工装一次加工合格,并且缩短了加工周期, 保证了工装的顺利交付。

陈剑伟深知自己一个人优秀是不够的, 要将大家带动起来, 将经验和方法分享出去、传承下去。他以班组基础建设为根基, 将班组打造成为“上有号召力,下有战斗力, 内有凝聚力, 外有影响力”的四好团队, 以点带面, 将个人的优秀发展成为团队的优秀。

在某项两套重要工装的加工过程中,陈剑伟组成了技术攻关团队, 如定海神针般调度每名队员, 发挥着团队成员的技能特长和专业能力。为了研究方案的可行性, 大家废寝忘食、全神贯注地进行着热烈而激情的讨论。经过一次次智慧火花的碰撞, 一次次面红耳赤的“争吵”, 方案渐渐成型。工装整体较大, 无法精车调整, 团队最终确定了采取数控五坐标铣床加工, 敲定了加工方案:首先, 加工两侧定位面, 保证平行度及其与基准面的垂直度; 其次, 精镗各个孔, 保证尺寸公差的精度;最后, 对相关的参数进行校准, 按照加工方案开展精加工收尾工作。就这样, 通过集体作战、群策群力, 最终实现了产品顺利交付, 更为工装加工积累了一份宝贵经验。

要将更多的热情和精力奉献到工作中。32年来,陈剑伟全立足岗位、脚踏实地, 一步一个脚印, 坚定而执着地向着自己的航空梦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