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不会独行 ——中国航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征精神专题辅导报告会侧记 2019-07-04 

  

本报通讯员 杨雷

“走出草地的那一刻,藏族妇女送来的牛粪、盐巴、酥油、糍粑,让连讲话的力气都快没有了的我们高呼: 终于回到了人间!”中国航发报告厅内,罗开富的泪水湿润了眼眶,现场听众为之深深动容。

7月2日,中国航发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辅导报告会,邀请《经济日报》原常务副总编辑罗开富就长征精神作专题辅导报告,进一步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筑牢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

罗开富是中国新闻界的传奇。他是继红军之后,完全按长征原路和时间节点、用时368个日夜徒步走完两万五千里全程的世界第一人。

与35年前重走长征路时一样,年近八旬的罗开富站在中国航发的讲台上,依然精神饱满,激情四溢。

这是一次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前行

走到曾经的长征天险泸定桥时, 罗开富的体重由出发时的74公斤锐减至49公斤,左腿小腓骨骨折和严重的黄疸型肝炎让他举步维艰。

“要么是死,要么就换人!”罗开富的深情讲述,拨动着在场每一个航发人的心弦。他含泪请求:“让我再坚持几天。如果我真的不行了,希望接替我的人能背着我的骨灰走进吴起镇!”

站在桥头等候了3个小时的杨成武将军动情地说:“我们走到这里时, 已减员一半多。开富一个人走到这里, 还是一个完整的,也不容易啊!”

台上的罗开富眼睛里闪着亮光, 台下的航发人眼睛里噙着泪水。

这是一次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前行

“自古到今朝,看到有的鸟儿进去了,到如今,还没有见风儿送出一片羽毛。”罗开富援引的一首藏族儿歌, 为聆听报告的航发人道出了茫茫大草地的艰险。走到这里,罗开富陷入了深深的泥潭。

滑入泥淖中,险些遭遇“没顶之灾”,好不容易挣扎着爬出来,罗开富又陷入断粮的危机。“我们在河里用小刀绑在拐杖上戳鱼吃,直接带着鱼鳞血淋淋地生吞。”

最令罗开富难忘的,是沉寂于草地的那一具具红军遗骨。在仔细掩埋好遇到的每一具遗骨后,罗开富跪地祭奠:“烈士们,我们没有忘记你们! 烈士们,你们安息吧!”

罗开富的铿锵祭言,留给在场每一个航发人,是直抵心灵深处的触碰与震撼。

这是一次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前行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这则总书记讲述的“半条棉被”的故事, 正是从罗开富的笔记本中传遍了全国。

略过耳熟能详的细节,罗开富为航发人回忆了故事的余音:送走三位女红军,徐解秀每年都会在同一时间向远处眺望,盼望着红军得胜归来。直到五十年后的同一天,徐解秀等来了重走长征路的罗开富。

(下转三版)(上接一版)

女红军“买床新的被子送给你”的使命,由罗开富接续完成。但他带着多名老红军的嘱托再次返回时,老人已经过世。站在老人坟前,罗开富说:“三位女红军感动了您,你们教育了我,我永远不会忘记,一定会好好做人做事,安息吧!”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罗开富回忆三十多年前重走长征路上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撞击着每一个航发人的心灵,久久回荡。

感动和思考在传递

聆听报告,中国航发党群工作部初墨品几次拂去眼角的泪水。“罗老的报告对我是一次精神的洗礼。红军在长征中经历了那么多艰难困苦和生死考验,我们在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道路上,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值得抱怨呢?”

责任和使命在升华

罗开富的报告引起中国航发涡轮院黄利的深深共鸣。“罗老的报告为我们播下了一粒信仰的种子。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不惧艰险的大无畏气概、百炼成钢的过硬作风、不怕牺牲的拼搏精神矢志不渝投身航空发动机事业。”

弘扬长征精神,铸造大国重器。罗开富在报告中多次提及航空发动机,对航空发动机事业未来发展寄托了深深期许:“干航空发动机就要像红军战士那样,只要拿出血性和坚韧去拼,我相信就一定会拿出世界一流的航空发动机产品!”

长征精神就像无数个夜晚陪伴罗开富写作的那闪亮的烛光,一直照亮着罗开富,也将一直照亮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新长征路。

长征,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