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工业文化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2019-04-20 

  

本报讯(记者 吴琼) 4月19日,第四届中国工业文化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本次论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办,中国航空工业文化中心、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协办,以“培根铸魂 传承创新”为主题,探讨工业文化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彰显中国工业精神的时代价值,助力制造强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江平,航空工业党组副书记李本正,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出席会议并致辞。

王江平在致辞中指出,纵观近现代制造强国发展史,工业文化对工业化进程和产业变革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关键性的影响。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不仅需要技术发展的推动,也需要工业文化的支撑。

王江平强调本届论坛探讨中国特色工业文化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新使命,这对丰富工业文化内涵、提升中国工业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他要求,一是弘扬中国工业精神,为建设制造强国凝聚强大力量。要大力推动中国工业精神的传播和传承,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二是推动工业文化产业发展,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要继续抓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支持工业博物馆体系建设,鼓励企业依托地域和行业特色打造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三是增强工业企业品牌建设和工业设计能力,丰富工业产品的文化内涵。要通过持续推动质量品牌建设、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不断构筑中国品牌新优势,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四是深化工业文化的理论研究,夯实工业文化发展基础。要加快培育一批专注工业文化研究的专业机构和优秀人才队伍,加强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五是讲好中国工业故事,塑造国家工业新形象。要着力加强宣传工作,塑造诚信、质优、创新、绿色的中国工业新形象,提高“中国制造”的美誉度和国际竞争力。

李本正在致辞中表示,航空工业被誉为现代工业之花,是一个国家技术、经济、国防实力和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新中国航空工业诞生在抗美援朝的硝烟里,历经艰难创业、自主发展、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形成了相对完备的航空工业技术体系和完整的武器装备研发设计、制造、试验、服务产业链,具备了独立研发制造先进军民用飞机的能力,成为“铸国之重器,扬国之雄威”的重要依靠力量。

李本正强调,在我国航空工业变革发展和不断壮大的历史进程中,以改革先锋罗阳同志为代表的一代代航空人,用青春与热血谱写了一首首投身航空事业的壮歌,以“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境界,生动诠释了航空报国精神。

(下转三版)(上接一版)

这种深植于航空人骨髓的“航空报国”初心和“航空强国”梦想,已经成为辉映时代的工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正是这种磅礴的文化力量,推动中国航空工业实现了从测绘仿制到自主研制再到自主创新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对世界先进航空工业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再到同台竞技的历史性跨越。

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付华,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司长许科敏,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原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会长、中国工业文学作品大赛评委会副主任许柏林,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航空工业科技委顾问、原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部部长张聚恩等各界嘉宾,围绕论坛主题分别作了主题发言与报告。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罗民主持会议。

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相关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航空工业总助级高管等领导,以及行业协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领军企业和新闻出版等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论坛同期举行了弘扬中国工业精神、全国职业院校工业文化发展、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等三场平行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