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时代 智造未来 ——记航空工业导弹院总装二厂厂长汤辉 2019-02-21 

  

本报通讯员 高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奋斗于强军时代,科技兴军东风正劲, 奋斗于信息时代,中国制造加速转型。2018年,面对“边改造边交付”的巨大挑战,航空工业导弹院总装二厂厂长汤辉大力推进生产厂房改造,带领队伍圆满完成全年交付任务,把握智能制造越行越稳,攻坚产能提升越做越好。

展开新时期的强军画卷,部队真打实训磨砺精兵,导弹院交付任务更加紧迫。作为总装二厂的当家人,汤辉上下求索产品总装能力的下一步发展方向:是继续增加厂房、增加设备、增加现场人员,还是另辟蹊径,引领新发展模式?

2014年的一天,汤辉看到了一段关于国外航空企业智能生产线的新闻报道:机械臂精准完成舱段对接,AGV运输车自动取货,在激光引导下将产品运到不同站台……汤辉回忆:“看完视频感觉豁然开朗,信息时代来临了,把自动化流水线应用到导弹总装,国外已经开了先河。”

不久后,汤辉得到了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在生产现场,工业机器人已经挑起了精密部件装配工作的大梁。见证了国内外两方面的成功探索,汤辉再也坐不住了,交流一结束, 他立即申请外出调研。当时,某型产品已经开始了工艺编制和技改论证工作。在院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下,经过科学详尽的论证,汤辉把自动化总装线的梦想写进了方案。

“试水智能制造,不是凑热闹、赶时髦,实现产能提升,保证装配质量,减轻现场人员劳动强度,这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从2014年开始,汤辉带领团队一路书写着智能制造的梦想图景。

打造自动化总装线是啃硬骨头, 必须坚持逐点击破。汤辉认为,自动化总装线迈出的第一步,一定要落脚在生产流程的难中之难,把智能制造带动产能的效能发挥到最大。经过反复梳理,他把突破口定在了某关键零部件上。找准了突破口,下一步就是落实流水线方案。空空导弹体积小、装配精度高,对机器人性能和流水线布局提出了更高要求。汤辉贯彻“做好”工作理念,与有丰富经验的厂家合作,先后迭代了7轮设计方案,实现了成本与效率的较好平衡。经过一年多的紧张调试,该关键零部件自动化装配站正式投入运行,现场操作人员降至一人,装配效率成倍提升。

随后,汤辉带领团队快马加鞭, 完成了另一重要零部件的自动化装配方案,使得装配效率提升了几倍。2018年,产品自动化总装线取得了突破进展,机械手开始参与产品测试,智能物流网络雏形初现,产品总装力量面貌焕然一新,做好了迎接2019年任务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