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制造的“幕后英雄” ——中航工程集成设备有限公司走笔 2017-08-24 

  

民品试车台

本报记者 刘文波
航空发动机试车台、高空台、高低速风洞、飞机铁鸟台……在新中国航空工业66年历史中,有一家与新中国航空工业同时诞生却鲜为人知的公司,默默地支撑了每一件航空产品的研发制造试验验证,默默地支撑了新中国航空工业从维修测仿到自主研制、从一穷二白到比肩世界航空强国的苦难辉煌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这家公司,就没有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就没有新中国飞机装备制造业的腾飞。

这家公司,就是中航工程集成设备有限公司,是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66年来,航空工业设备工程公司栉风沐雨,玉汝于成,从当年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只有3个人的设计处设备室,发展到现在集高端咨询、研发设计、供货、安装调试及配套工程于一体的全价值链航空地面支持专用设备工程公司,服务范围遍及航空、航天、军民用飞机制造、船舶、兵器、汽车、风电等多个行业。

航空制造 装备先行

66年前,就在国家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成立的当年,设计处设备室应运而生,这就是中航工程集成设备有限公司的前身。它诞生的使命,就是要做好航空试验设备的设计。

成立之初,设备室的技术人员就在前苏联专家的协助下,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喷气发动机试车台和活塞式航空发动机试车台,保证空军飞机的维修工作。从此,航空工业设备工程伴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无论是发动机试验设备,还是飞机试验设备、飞机强度及救生设备等,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的里程碑。

至今,航空工业设备工程的老专家赵燕平,还记得当年火箭发动机试车台研制的情景。那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开始了“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当时要为一个大型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做试验,急需建设一个火箭发动机试车台。设计员孙朴和楼运康在没有任何外援资料的情况下,靠自己的力量设计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台架推力500千牛的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并研制成功了国内第一套涡轮流量计,保证了该项目国防工程的成功。后来,调集各方力量,在苏联专家撤走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完成了全部设计任务,建设成了我国第一批航天试验研究基地,包括多个风洞、冲压发动机的暂冲式高空台等一系列航天试验设备,为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上级领导由衷地竖起大拇指:“你们,劳苦功高!”

而公司的发展,更是与航空发动机事业息息相关。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史就是一个设计、制造、试验、修改、再制造、再试验不断循环往复、摸索和反复完善的过程。航空发动机各种试验和测试项目大都是在试车台和部件试验器上进行,试车台作为发动机研制和生产中极其重要的验证设备,是发动机试验技术与测试技术两相结合的产物。中航工程集成设备有限公司在航空发动机地面试验设备领域有66年的技术积淀,为我国每一台航空发动机设计建设了地面试验装备,见证了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的每一个脚印:20世纪,公司设计了国内全部航空工业工厂研究所,空军以及民航的航空发动机试车台,并设计建成了我国第一座航空发动机连续式气源高空模拟试车台;21世纪初,研发出国内首个屋顶悬挂式试车台,大大减少了的发动机的占台时间,提高了发动机批量试车、维修的效率;2007~2009年自筹资金建立了首个地面支撑式矢量试验台,在短期内取得关键性的技术并投入使用,保证了我国新型发动机和新型战机的研制进展。

66年来,航空工业设备工程从WP5等小推力等级的地面室内支撑式台架开始设计,桁架支撑、牛腿支撑等,一直到最新的发动机型号的试车台,从试车台到最先进的试车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一步步,用智慧和汗水,护卫着、见证着、推动着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多年来,航空工业设备工程的多项精品设备工程拔地而起,航空发动机试车台、航空风洞、环境试验设备工程,飞机强度、救生试验领域……公司设计建成了中国第一座高速风洞;世界第三座、亚洲第一座高雷诺数风洞;多个亚声速、超声速风洞;被称为“亚洲第一轨”的火箭撬滑轨,精度可达到毫米级……多项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战略转型 航空报国

“我们要做航空设备工程全价值链公司,要加速转型成设备工程公司。”采访中,航空工业设备工程董事长王世光几次对记者说。

是啊,航空工业设备工程从一开始就不能算作是设计单位,更不是机械加工厂。近年来,随着公司的战略转型,公司的业务范围和服务模式也开始了脱胎换骨的转变。目前,公司可提供高端咨询、研发设计、供货、安装调试及配套工程全价值链的EPC总承包业务,业务范围涉及航空、航天、船舶、兵器、民航、汽车、风电等多个行业。员工从66年前的3名专家,发展到现在将近300人,年产值超过6亿元,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全产业链设备工程公司。

当前,航空工业设备工程已经具备了三大核心技术:咨询规划能力、设计研发能力、设备工程总承包的管控能力。

特别是2011年以来,公司狠抓咨询设计强项,扩大公司咨询设计水平在军用市场中的影响力,先后完成航空工业重大技改投资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公司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资质和许可,2016年取得了工程咨询资质,公司通过并购整合手段取得工程设计甲级资质,为公司的高端咨询和设计业务提供了有力保障。现在,公司能够从前期预研介入,从国家航空产品研制条件咨询、项目前期咨询、航空试验设备国际国内前沿技术论证、设备研发、工程设计直到设备研制、加工、安装调试、配套厂房总承包、试运行等都能提供一条龙“交钥匙”的服务。

随着业务模式的改变,公司也改变了管理模式。公司牢牢抓住前端的咨询、研发和设计,以及后端的电气控制、工业自动化、数据采集及处理、核心软件、设备工程调试等掌握核心技术的产业“微笑曲线”的两端,而将普通加工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微笑曲线”的低端业务切割分配给外协厂去完成。

进入21世纪,航空工业设备工程的航空试验设计队伍经过几代人不断努力,已经壮大成为近三百余人的由老中青结合的、年轻人为骨干的设计队伍。设计人员涵盖航空试验设备工艺咨询、空气动力学、机械、压力容器、热工、环境模拟、声学、噪音控制、工业自动化控制和数据采集及处理工程、计算机应用、工程管理等多个专业。他们继承了老一代设计大师的优良作风,在近年来完成了多个重大航空试验设备的设计和建设,先后完成了大运多轮系起落架试验,直升机结冰试验台、飞机环境试验、大型涡轮涡扇发动机露天台、多座亚跨超声速风洞,以及各种航空救生设备、空运投放试验设备的设计和建设。

展望未来,航空工业设备工程总经理熊涛这样说:航空工业设备工程将以“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设备工程领域价值集成商”为愿景,致力于打造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强大的非标准装备开发能力,成为国际知名专业品牌。

航空工业的发展,尤其是涉及国家安全的试验验证装备,只能依托自主研发。航空工业设备工程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员,满怀着航空报国的热情,怀抱着为国防工业做贡献的朴素信念,一代又一代坚守并传承着。航空工业设备工程公司一代又一代员工,无论是退休多年的耄耋老人,还是刚刚入职不久的年轻一代,他们都知道,公司为新中国航空工业的每一款飞机、每一台发动机都做过不可替代的贡献。虽然在欢呼胜利的时候,他们没有掌声和鲜花,但是他们知道自己的价值,知道公司在航空工业发展中的价值。

他们,就是共和国航空工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幕后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