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推进实施情况发布 2017-03-18 

  

本报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推进实施情况,指出《中国制造2025》发布实施以来,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为稳定工业增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发布实施了11个配套规划;组织实施了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成立首家创新中心,培育建设19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了226个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和新模式应用项目,遴选了109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2016年)》,引导解决重复建设、同质竞争等问题;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通过试点示范加快应用推广;实施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

此外,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取得突破,高端装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15个2016年度重大标志性项目中,7个完全落实,4个基本落实,其余正在推进,部分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宁波、泉州、沈阳、长春、武汉、吴忠、青岛、成都等8个试点示范城市和江苏苏南五市、广东珠江西岸、湖南长株潭3个试点示范城市群已设立;2016年企业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达到61.8%,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33.3%;47%的大企业搭建并运营了协同创新平台,中央企业已建成各类互联网“双创”平台110个;全国4000余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其运营成本平均下降8.8%、经营利润平均增加6.9%;2016年,新核定23家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全行业累计树立251家品牌培育示范企业;首批参与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的22家产业集群市场占有率平均提高2.3%。

下一步,《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将主要从六大方面深入推进。一是加大“五大工程”等实施力度。制订发布制造业企业“双创”平台培育计划;推进机器人、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创新中心建设,指导和推动省级创新中心建设;培育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组织实施“一揽子”重点突破行动和“一条龙”应用计划,强化工业基础;组织开展绿色制造系统集成,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示范;围绕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高档数控机床等重点领域研发一批关键系统和核心部件。二是扩大试点示范城市(群)覆盖面。选择20~30个城市(群)继续开展“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创建工作。三是加快重大标志性项目建设。围绕《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的短板和瓶颈,遴选2017年度重大标志性项目,集中力量攻关。四是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重点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基础能力提升、绿色制造推广、高端装备发展等重大工程。五是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实施更加精准的产业政策;加大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六是务实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中国制造2025”与相关国家工业发展战略对接;扩大国际智能制造合作;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投资合作。

(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