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飞龙战共工 2017-08-17 

  

10分钟你能干什么?吃完一顿饭,徒步1公里……
10分钟,洪水冲毁了4个村庄。
在洪水中,5个小时你能干什么?尽力向高处跑,原地等待……

5个小时,中国飞龙的直升机把第一批物资空投到灾区。

中国飞龙 曹晋

“我们正在屋里聊天,转眼间四下全是水,当时我就想完了!”一名坐在紧急疏散点的村民搓着手上的泥,喃喃地说道:“我都活了64岁了,像这样的大水可是头一次遇到。”2017年7月19日晚,黑龙江省尚志市珍珠山乡突降暴雨致部分村庄道路被毁,通讯中断,还有多少等待救助的群众不详,而最有效、最快迅的方法就是使用直升机进入到灾区现场。

逆行在风雨中

暴雨让一直高温的哈尔滨瞬间凉快下来,7月20日凌晨4点,人们刚要开始享受这难得的清爽时,电话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中国飞龙签派、飞行、机务等部门人员的手机一个接一个地响起——紧急调机至黑龙江省尚志市配合哈尔滨特警大队执行空中抗洪抢险救援指挥工作。

“我刚从大兴安岭火场下来,连一个觉都没有睡好,就被派出来了。”机务关鸿轩扶了一下眼镜,推着电源车朝飞机走去。面对突发事件,他们似乎并不感到突然,一切准备工作都在紧张有序中进行。短短一个小时,中国飞龙的机务人员已经忙碌在本次执行任务的国产直9直升机旁。起落架正常、压液油位正常、发动机滑油正常,伴随着航前检查单上一个个对勾,距离飞机起飞的时间也越来越近。两小时后机长聂政臣申请飞行计划,对于他和刘景闻来说,与哈尔滨特警大队的共事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合作。

机坪上,聂政臣与哈尔滨特警大队长一个眼神的交流,大家彼此心照不宣,以往双方的合作大多是端午巡航、哈洽会空中安保等飞行,而这次却是真真正正的“作战”。对于双方人员来说,这不仅仅是第一次的实战合作,也是中国飞龙自1998年那场洪水后,再一次执行抗洪任务。“安全飞行,剩下的见机行事。”聂政臣通过飞行员对讲机对副驾驶员刘景闻说。

7时半,飞机准时起飞,本次的机降点选择定在一所小学的操场上,这里既是飞机的机降点,又是灾民转移中心,还是各路救援队伍的集合处,一切事情就如同机长聂政臣所说的那样见机行事。

飞机逆着风飞向灾区,还没等它消失在布满乌云的天际时,地面油料保障车已经通过陆路奔向灾区。车辆刚一进入林区,道路两边满目疮痍,农作物上厚厚的淤泥向每一个路过的人诉说着洪水的肆虐。偶尔几间躲过洪水的小屋前,老人们静坐在门口,望着被夷为平地的木耳养殖大棚发呆,他们一年的收入就在瞬间付之东流。原本很宽的盘山公路,因为大批的灾民转出变得拥堵,农家拖拉机上载着一家老小。

地面,政府满载转移灾民的客车都自觉地为飞机油料保障车让路,他们知道这两台逆行的车辆是减轻损失的希望;空中,“中国飞龙”直升机在雨云之下、群山之间逆行。

只要没有雷雨 我们尽量飞行

就在聂政臣与现场特警讨论飞行方案时,油料保障车按时到达,“加油,准备起飞。”聂政臣看了一眼即将成为机长的刘景文说。这一次的飞行是要把4名特警空降到4个受灾最严重的村子。机降点无、参考物无,最佳飞行天气无,在这个“三无”状态下,飞行人员只能凭着一次次飞行复训时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飞行。“最新的天气,小雨转中雨,暂时没有雷雨。”运行控制员魏永强报告说。

“飞!”聂政臣一声令下。

卷沙走石,飞龙腾空,在雨中直升机开始执行第一次任务。到达1号村时,原本阡陌交通的村庄已是一片狼藉,目视四周并没有最佳的机降地点,聂政臣和刘景闻开始左右瞭望:“尽可能悬停得低些。”聂政臣说道。这个高度保证特警人员机降时受到的冲击最低。直升机在抗洪救灾中,并不像电视里那样随随便便找地方降落,在实际操作中,看似是一块比较平坦的田地,直升机一旦落下极有可能陷入其中。最终他们选择一小块水稻田路边狭窄的乡间土路作为机降地点。两位飞行员小心地将直升机悬停在距离地面1米左右的高度上,第一名特警成功机降后,直升机立即升空赶赴2号村庄。

顺利放下第2名特警后,天空的小雨已经转为中雨,飞行能见度直线下降。在3号村庄,刘景闻发现一块最佳的机降地点,只是这地空地的四周架满了电线,“注意瞭望,准备机降。”聂政臣说道。直升机准确无误地避开所有架在空中的电线准备低空悬停时,“小心有一根斜拉电线,快升空。”聂政臣话音刚落,他与刘景闻同时将直升机拉向上空,他们在这块空地的上空几经思量,最终还是放弃它作为机降点,选择了相对安全的小路。

将4名特警放到村庄后,飞机顺利返航,刚一停稳,厚重的积雨云翻过最后一个山头向临时机降点飘来。“现在先不要飞了,云太低了,快和地面连在一起了,虽然没有雷雨,咱们还是等它过去再飞,安全些。”聂政臣和特警队长说。

雨不停,灾民还在大量涌入临时机降点等待被送走,那4名在村子里的特警将信息传回,平均每个村子还有百十来人没有撤离。聂政臣也没闲着,一直在看天,他算准了那4个村庄已经脱离这片积雨云的控制。“走,现在飞!”他踢开了脚下的一个水瓶子。第2次飞行,他们又向灾区运送了3名特警和一些给养;第3次飞行空降5名特警和给养;第4次飞行投放了大量过夜的物资和给养。

1支药、2吨水、3天安全飞

太阳终于蒸干了天上最后一块雨云。“今天是一个好天。”机组的每个人心里想着,但随之有任务传来,灾区里有一个10个月的小孩子现在发高烧。“没问题,可以运出来。”石志远拿着计算的本子说。正在大家准备运送方案时,从受灾村子里又传出两个消息,军医暂时把孩子的体温控制下来,但需要小孩的药品,同时4个村子因为停电已经开始大范围缺水。机组人员接过孩子的药品,冲着地面保障人员喊:“装20箱水!”
忙碌了一天,大家本以为可以收工时,机组收到紧急消息:特警发现一对行动不便并患有严重糖尿病的老人受困,虽然生活保障方面没有问题,但他们的胰岛素只够维持1天的用量,救命的药正在路上。“我们就在这等着,药一到,我们就飞。”聂政臣说道。当晚霞映红了整片天空时,机组人员才等到救命的药,他们在药的外边紧紧地裹上一层防护,又带上一些补给,在众人的目光中消失在霞光中。“要是没有直升机,恐怕他们凶多吉少!”旁边送药的人员喘着粗气说。

B-7107机组3天一共飞行12个架次,空降人员20余人次、空投1吨左右的食品,2吨左右的食用水,运送各类医护用品十余种,在道路打通之前,直升机成为唯一灾区与外界联系的交通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