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孟祥忠: 打通技能人才培育的“最后一公里” 2024-03-08 

  

本报记者 王莹
  今年是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新航116厂机械加工厂钳工孟祥忠第二次参加全国两会,作为广大一线航空产业工人代表,在去年“加快职工队伍的培养”建议的基础上,今年他将重点围绕技能人才培育政策出台后的落地与实施积极建言献策。
  据孟祥忠介绍,相关部门对自己去年的建议进行了回复,并且在积极推动建议的实施。例如,人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7部门印发《关于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的通知》;全国总工会印发《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推选2024年大国工匠培育对象的通知》,决定在2024年推选200名左右大国工匠进行培育等。这让他充分感受到了国家对技能工人发展的重视与厚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要加快包括武器装备现代化在内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四个现代化”。孟祥忠认为,加强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首先是要实现人才的现代化,其中,建设一支现代化的产业工人队伍非常重要。以他所在的航空产业为例,近年来,随着以歼20、运20、直20为代表的新一代航空装备呼啸蓝天,对航空技能工人这个将飞机由设计图纸变为实物的群体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国重器’的锻造需要一大批爱岗敬业有能力的工人全心全意地投入生产中,面对日常工作中繁杂的任务,仅有大国工匠、技能专家的引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能调动起每一位一线工人的积极性,持续打磨自身技能,抓住国家、省市和企业的利好政策与锻炼机会,才能切实提高生产的效率与质量,打造出更多国之利器。”“目前国家部委层面,针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文件已达到100多个。虽然我们能够看到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正在逐步增多,但在实际工作中转化效率不高,亟待打通人才培育的‘最后一公里’。”
  孟祥忠坦言,“最后一公里”指的是政策落地、用工需求没有与工人技能提升、思想转变完全对接上,其原因存在于基层工人对政策措施的不了解和不关心,还有一些情况是即便基层工人了解了一些政策,仍感觉距离自己的现状过于遥远,认为自己享受不了政策的红利。孟祥忠认为,打通技能人才培育的“最后一公里”离不开生产单位、企业与产业工人的共同努力。一方面,生产单位、企业要围绕相关政策主动谋划技能人才培育的路径与相关激励措施。在他看来,举行技能大赛是非常贴近生产实际并且能够吸引一线工人参与其中的措施。“航空工业每两年举行一次集团范围的技能大赛,各个参赛工种均设置理论测试与实操考察,通过赛前培训、赛中交流、赛后总结,以一套‘组合拳’让参赛选手的思想认识、理论知识、实操能力大幅提升。据统计,在专家的指导和选手的自身练习下,参赛选手的决赛理论成绩、实操成绩较预赛能够提升30%以上。”
  孟祥忠建议,各单位、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与相关政策,以技能比拼的形式为一线工人提供一个能“初露头角”的机会,同时以竞赛的形式让工人们真正了解自身岗位需要掌握哪些技能、自己还需要做哪些努力。下一步,作为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孟祥忠计划开展“工种联盟”,自发带动航空产业钳工工种的切磋与交流。另一方面,一线产业工人们要在政策的指导下积极提升自身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孟祥忠建议,一线产业工人们要为自己设置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以目标引领自身技能一步步提升。“理想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一个人奋斗的目标,是一个人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目前,技术革新越来越快,更需要一线工人以终身学习培训为自身持续赋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与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