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扑面 航空声音上两会 2024-03-05 

  

本报记者 郭美辰 姜坤英 马慧星
  初春时节,万象更新,“全国两会时间”正式开启。来自航空工业的11名全国人大代表和5名全国政协委员将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认真履职尽责、积极担当作为,结合调查研究成果,紧紧围绕助推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弘扬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设立“中国航空日”、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创新发展绿色低碳航空产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话题踊跃建言献策。在这个3月,航空工业16名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将阵阵“新”风汇入融融春风,让响亮的航空声音乘风传上两会,为扎实推进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助推新质生产力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国家《“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指出,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其发展程度直接关乎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会涛认为,构建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体系是贯彻落实新时期国家战略需求的创新实践,也是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樊会涛建议,加强智能制造产业链整体规划,完善跨区域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推动各创新主体高效协同,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建立标准化与科研和产业化项目的衔接机制,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引领和规范智能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绿色低碳是民用航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科技创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强绿色航空产业链、供应链,促进绿色低碳航空自主化、产业化发展,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打造民用航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之举。
  聚焦绿色低碳航空产业的创新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航空工业科技委副主任吴希明建议,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低碳航空器;面向典型应用场景,开展规模适中、要素完整的综合示范应用;打造绿色低碳航空发展生态圈,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抢占绿色低碳航空发展制高点。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已经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随着国家的重视和政策的持续支持,低空经济有望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大众低空天路网作为低空经济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充满发展潜力的领域,也是一个需要全面长期推进的国家基础战略工程。立足新形势和新发展阶段,樊会涛建议,要加强政策法规支持,明确低空天路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目标和路线图;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在我国通用机场“扩数量、提质量”上一并下功夫;强化政府要素保障,进一步优化低空管理体制,着力支持大众低空天路网建设,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低空产业装备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要素,是打造通用航空新质生产力,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保障。对此,吴希明建议设立低空产业装备发展国家重大专项,明确低空产业装备的战略地位,牵引形成合力,迭代发布行业级标准规范,高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我为主”的产供体系,央地合作打造低空经济示范合作项目,推进低空经济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提质增效全面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无人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早日实现有人与无人商用融合飞行,发挥无人机产业在低空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沈飞党委书记、董事长纪瑞东建议扩大低空空域开放试点范围,推进工业级无人机商用融合飞行的适航标准与政策出台,发展干/支线航空无人智慧物流生态,加速实现大吨位货运无人机系统商用融合飞行运营。
  建设低空服务保障体系是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全国政协委员、航空工业沈飞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邢一新认为,推进构建全国一体化低空服务保障体系,对较好完成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各项任务、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国防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坐标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确保国内大循环畅通、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新优势的关键,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航空工业光电所研究员羊毅建议,加强顶层创新制度设计,打造创新生态制度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提高科技成果产出的时效性;加快推进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供全要素支撑。
  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是军工单位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全国政协委员、航空工业制造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志强建议加紧完善职务科技成果和收益分配机制,从源头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完善军工单位职务科技成果股权激励政策。
  试验试飞资源是国家基础性资源,也是实现航空科技创新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试飞中心党委书记符德建议,加强国家试验试飞资源统筹和建设,建立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促进技术发展和自主创新。
  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新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锻造出了内涵丰富、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航空工业走过70多年发展历程,实现了与国际先进航空工业从望尘莫及、望其项背到同台竞技、同台打擂的历史性跨越,培育和积淀了厚重的航空报国精神。航空报国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一脉相承,是党在领导航空事业创立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航空人的精神特质,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在中国航空事业落地生根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部分。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航空工业5次重要指示批示中3次提及“弘扬航空报国精神”。踏上航空强国的新征程,“忠诚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作为全体航空人的共同价值追求,是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的核心内涵表达,必将更有力地凝聚起航空工业全线铭记嘱托、感恩奋进、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为此,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首席技术专家、航空工业光电所副总工程师蔡猛建议,将“忠诚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为价值核心的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利用宣传主渠道、采取鲜活生动的传播方式进行宣传与弘扬,凝聚起全社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航空强国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共识,进一步加快新时代航空强国建设。
  打造航空人才新高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产业工人特别是新型高素质产业工人,是连接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最核心最基础的劳动要素。围绕支持现代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新航116厂机械加工厂钳工孟祥忠建议,要贯彻落实相关扶持政策,为广大产业技能人才素质提升保驾护航;完善成长通道、丰富展示平台,为技能人才赋能;加大营造全社会尊崇技能人才的氛围;加大激励力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
  试飞员作为装备研制的核心要素,强化试飞员队伍建设,有利于增强国家战略人才储备,提高航空装备核心竞争力。符德建议,进一步加强试飞员人才队伍建设的国家资源投入和政策支持,完善培训、管理和服务保障机制,壮大试飞员队伍规模,优化人才梯队结构和专业分布,满足航空装备发展试验研究需求。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共享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一大批形态多样、分工精细的新职业应势而生。很多青年在新经济行业中找到兴趣爱好和职业的结合点,用创造改变生活,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了个人价值。如何保障新业态青年职业发展,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陕飞部件厂飞机铆装钳工专业首席技能专家赵平建议,通过完善福利保障和劳动权益保护、提高新职业青年的就业能力、增进新职业青年的社会认同等举措,为他们成长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点燃航空文化新氛围
  航空工业是保障国家安全、引领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和航空强国、落实全过程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要力量。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70多年的发展,新中国航空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实现了从“总体跟跑”到“主体并跑”的转变,形成了专业门类齐全的航空科技工业体系,研制出各类型、各种用途的飞机、发动机、导弹,极大地推进了国防现代化建设进程,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设航空强国,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近代以来世界大国兴衰与航空工业发展的关系,总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航空高科技产业发展全局,对我国航空工业发展作出的战略定位,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设立“中国航空日”,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奋力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重要举措。
  当前,正值全国人民按照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伟大征程的关键时期,将具有重大典型纪念意义、激励全体航空人奋力“建设航空强国”的日子定为“中国航空日”,并加快推进设立“中国航空日”,对汇聚全行业全社会力量、建设世界航空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航空力量,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为此,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特级卓越工程师、航空工业特种所首席科学家田俊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工业型号总师唐长红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加快推进“中国航空日”的会商、报批程序,争取“中国航空日”早日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