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紫色手环始终在一只手上 2024-03-01 

  

  刘物己
  提到抱怨这个词的时候,我都没意识到它其实离我这么近。我不是一个喜欢抱怨的人,平常我很少会向身边的人抱怨我的生活,但仔细回想,当你和一群人交谈聊天的时候,如若你仔细观察,往往会发现人们的话题有时会集中在对别人的八卦以及对生活的抱怨中。当你身处这样的环境,你会发现,慢慢地你也成为抱怨中的一员,每每坐定下来,开头的话语总是“唉,今天困死了”“今天我又是忙得不行”,没完没了。
  一开始我认为抱怨应该是源自每个人内心的一种基本情绪释放需求。不管是朋友间还是家庭中,相互抱怨一下生活的苦累是一个人放松的方式,也是一个人宣泄自己情绪最安全的港湾,心里的不痛快找个途径释放出来,可以让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然而现在想一想,每次发泄以后,似乎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还把它强化了,让自己对所抱怨的事件本身产生了更强烈的反感情绪。同时,还把这个不好的负能量传递给了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得不偿失。
  《不抱怨的世界》让人理清了这个逻辑,那就是,抱怨确实只是一种饮鸩止渴。书中提到了一个叫“不抱怨手环”的运动,我专门去查了一下这个活动背后的故事和社会学影响。这个活动正是本书的作者威尔·鲍温于2006年发起的一个社会学实验。他作为牧师,发现在日常生活中会接收到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向他诉说各式各样的抱怨。为了试图解决这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他实施了这个实验。活动参与者都会在手上佩戴上一个紫色手环,在日常生活中,每抱怨一次参与者就把手环换到另外一只手上,如此交替更换。如果你听到其他戴紫色手环的人在抱怨,你就需要提醒他们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其实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的抱怨成本化,使得每一次抱怨都会转化为换手环造成的“劳累”,并接受他人的监督,从而迫使人们改掉这个习惯,把注意力放在重要的和积极的事物上面。
  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把注意力放在我们想要的和所追求的事物上。不抱怨,就是扭转上面的转化过程,从负面的、阴暗的心态中走出来。我们需要从根本上认识到,抱怨不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还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新问题,从而通过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方式去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种心态,甚至不仅仅是不抱怨,乐观、坚韧才是我们要学到的。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抱怨更是不可接受的情绪。抱怨不但磨损每个员工个人的士气,降低了工作效率,还是一个组织的腐蚀剂,把员工的思维方向引入歧途,最终形成黑洞吞噬团队本身存在的良好气氛。在企业文化理论中,任何组织都存在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种不同形态,而抱怨情绪通常会从非正式组织发源,不断蔓延和渗透,最终如同染色剂一样把整个团队本身存在的良好气氛染黑,让企业大力宣扬的价值观成为虚设。而在现在这个万事万物都需要协同作战,员工协作无比重要的时代,抱怨会埋下无穷隐患。
  最近培训时听来一句话:成都人都很快乐,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正是这种乐观的心态促使成都人不拘泥于负能量的环绕中,用一种积极的进取精神不断拼搏,克服困难,使得成都人连同这座城市都变得越来越强大。
  就是这样,少一点抱怨而多一点积极地改变,从改变自己做起,相信积累的力量。不要让消极的人们,剥夺了你对理想生活的追寻。书写的简单,也许它的力量在于那只紫色手环,一个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束缚,从一只手移动到另一只手时,它会给佩戴者一个提醒。这样外界的提醒,远强于内心的自我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