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天,我们在创造 ——昝凌书院建馆记 2024-03-01 

  

  刘颖
  “倒计时3、2、1,启动!”伴随着铿锵有力的倒计时音乐声,比肩而立的两面巨大LED屏在大家热切期盼的目光中徐徐展开,航空工业机载技术及自控所创始人昝凌等比立身铜像赫然映入眼帘,“昝凌书院”四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
  这里是陕西西安。这里是航空工业自控所昝凌书院。2024年1月16日,秦岭北麓圭峰脚下,瑞雪纷飞,银装素裹,一座新的航空文化地标正在这里诞生,一场关于航空人集智报国的梦想正在这里放飞!
  “昝凌书院为集团公司‘红色基因库’再添新元素、新内涵,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加速推进航空强国建设再增新动力、新势能!”航空工业集团党组副书记李清堂掷地有声地宣告,现场经久不息的掌声,将我的思绪拉回到四个月前……一个个奋斗身影、一幕幕奋进场景浮现眼前!
  打开一本厚书
  2023年9月23日,这是我到自控所挂职锻炼的第二周。
  “听说了吗?所里在搞一个大项目!”
  “据说是要在原址建一个国家级的航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办公室里,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那是我第一次听到“昝凌书院”四个字,昝凌是谁?建书院干什么?初来乍到的我心中疑问满满。
  “所里最近在筹备建设昝凌书院,由咱们党建文宣部牵头,既然你来所里挂职锻炼,那就干点有挑战的事儿,这个项目就由你来负责推进。”部长王琳一边说,一边递过来一本《凌云志航空情——记新中国航空仪表和飞行控制专业先驱昝凌》。
  “昝凌是自控所创始人,也是新中国航空工业机载科研事业的开拓者。所里建设昝凌书院的初衷,一是为了缅怀以昝凌为代表的航空先辈,二是打造国家级航空文化科创研学基地,传承航空报国精神,打造精神文化高地……”副部长杨阳接着介绍。
  一番沟通,我得出两个讯息,昝凌这个人很牛,昝凌书院这个项目很牛。如果说自己之前十余年是拿着笔杆子在新闻宣传战线上冲锋陷阵,那么接下来就是要“真刀真枪”在航空文化阵地上展开一场实战试练,夹杂着忐忑不安和跃跃欲试的矛盾心情,我兴奋了一整晚。
  《昝凌传》成为我融入项目的“敲门砖”。“尽管距离他逝去的日子已经将近半个世纪,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顾诵芬仍尊他为师;自控所满头银发的老人会不约而同地用‘我们最敬重的昝公’来称呼他……”带着满满好奇,一字一句品读,从他战乱中结缘航空、废墟上布局发展、运筹中创立机载、转战中实现跨越的人生历程中,读懂他作为一名航空先辈的“凌云志、航空情”,感受到他作为新中国航空机载科研事业“启明星”的闪耀光彩。
  重任在肩,使命光荣!接受挑战,奋勇向前!
  用情怀去设计
  2023年9月27日,第一次参加昝凌书院方案研讨会,也是第一次见到《昝凌传》的作者黄青。作为昝凌纪念馆项目负责人之一、航空文化宣传战线的资深专家,这位我早有耳闻的“奇女子”,神采飞扬地展示着她对昝凌纪念馆建设的设想。
  “创建设计室的展陈内容和老办公室模拟场景可以结合起来设计……”
  “我们找到几本旧的外文书籍,是昝凌所长当年带回来的,很有历史价值,可以放在书院做展示,有分量感!”
  “细长的走廊展陈视觉效果不好,建议拆除,但一切以安全第一!”
  我的笔尖飞速移动,原来一个纪念馆的建成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史料展陈,而是一个需要从历史研究、资料搜集、展陈规划、平面布局、互动体验、运营维护等方面多重考虑的复杂工程。
  所谓“谋定而后动”,展陈大纲作为一个展馆筹展工作的开端和实施指南,是筹展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黄青凭借对昝凌史料的深度研究和丰富的文化经验,在极短时间内牵头完成了展陈内容的梳理,并与团队成员经过多轮方案评审形成展陈大纲,为展馆能够又快又好建成奠定了基础。方案评审阶段最耗人、熬人,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需要不断地思考、推敲和调整。那段时间,团队的工作量非常大,常常沟通方案到晚上十一二点,忙起来连饭都顾不上吃。连日来的疲惫不堪让黄青的免疫力急剧下降,带状疱疹病毒找上了她,剧烈的疼痛让她每天都要忍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折磨。但即便如此,这个小小身体、大大能量的“铁血女战士”硬是咬着牙坚持过来了,没有请过一天假,更没有缺席过一场方案评审。
  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我越发觉得,书院建设这件事,没点情怀的人干不了,只有用心用情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书院才会像孩子一样“生长”,一天一天“活”出来。
  在守正中创新
  纪念馆的建设是一个挖掘历史、呈现历史的过程,更是一场传承文化、弘扬价值观的行动。对历史求真,是昝凌纪念馆建设的核心原则之一。
  在昝凌书院建设团队里,就有这样一位对历史求真的代表,他就是自控所修史专家——白阳,他不仅学识渊博、见识深广,而且生在自控所、长在自控所的他参与并见证了研究所的发展壮大,对所史十分了解,然而,对于这位“白老师”大家却是又敬又怕。
  “太俗艳奢华了,既与历史不符,更拉低了昝公们的创业之艰。”
  “守正应该为执着,因为昝公他们最终放弃了仪表,转向自动驾驶仪,用‘执着创新’更妥。”
  ……在方案设计阶段,白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不要随便‘创造’历史”。在大家的印象中,白老师似乎总在和大家唱“反调”,因为每当大家为提出一个新的点子而沾沾自喜时,都有可能被他的一盆“冷水”浇灭,但大家非但不生气,反而还纷纷为白老师点赞,因为正是敬畏历史、严谨细致的态度,才确保了书院的建设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尊重历史是向下扎根,创新则是开花结果的过程。要想真实生动地将厚重的历史传达给大众,那就一定要在展现形式、手段、方法上有所创新。而说到创新,这就不得不说说团队里的“点子王”——基信部档案员邢琳悦了。这位刚毕业不久的小姑娘,思维活跃、点子新颖,极富热情。白天她在档案室里翻阅、整理档案资料,许多珍贵的绝版、孤版书籍经她之手在昝凌纪念馆里重见天日。她晚上也没闲下来,在网上大量查阅资料,吸收先进的展陈理念,学习借鉴优秀的展陈手段,提出了昝凌人物关系图谱、书院定制化便签、老风琴改造等创意展陈。这些小小的创意点,让这座展馆不再是冷冰冰的陈列室,而是一本被赋予灵魂和生命力的生动史书。
  在守正中创新,这是团队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团队始终坚守的原则。
  功成必定有我
  为了给后续布展工作赢得时间,项目建设团队一边组织方案论证,一边同步开展基建工作,国庆节刚结束,保障部主管基建副部长张越便带领团队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比赛。
  “垃圾清运已完成……”“挖掘机进场了,准备动工了……”“扩建部分场地平整已完成……”从基建团队入场的那天起,在这片土地上,每天都有着新的变化在发生,每天也都会遇到新的不同的挑战。
  时光悄然来到十一月,当城市里还秋意未尽,秦岭脚下的昝凌书院施工现场却早已进入了冬季,气温骤降给基建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为了赶在上冻之前完成暖气管封堵和地面混凝土浇筑,工程主管黄云龙、杨秋实紧盯节点,夜以继日奋战一线,带领作业人员连续施工。白天还好,但一到晚上,加班的工人冻得几乎伸不出手。顾不上休息,杨秋实紧急协调了3台取暖器,马不停蹄送到施工现场,全力以赴排除一切影响进度的“拦路虎”。从土方开挖到钢结构吊装,再到屋面板安装,仅30多天时间里,基建团队高质高效完成了700余平方米的主体施工任务,为后续布展工作赢得了时间。
  十二月初,就在大家都要看到胜利曙光的时候,新的问题出现了。尽管经过多轮试色,但外墙颜色与效果图仍然大相径庭,远远背离了“修旧如旧”的初衷,而此时目标节点已迫在眉睫。“外墙关乎昝凌纪念馆的门面形象,更关乎昝凌书院的整体风格统一,绝对不容差错。”但是重新刷墙就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吗?节点这么紧修改时间够吗?大家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但要做就做要做到最好,团队成员紧急研讨效果方案,连夜安排工厂进行调色,最终经过近十次的打板,征求多方意见,找到了最适配书院整体调性的外墙颜色,完成了昝凌纪念馆的“完美”交付。
  光一个外墙的试色方案都前后迭代了近十次,可想而知,整个展馆的建设需要经历多么复杂和精细的过程。
  让初心照鉴未来
  昝凌书院建设作为自控所立足长远的战略规划,从孕育到出生,备受上上下下的关注。杨卫平所长、蒲优华书记、卫圈虎副书记等所领导经常和我们一起共同谋划,多次到现场视察项目进展和工程质量。
  “这可不是一项简单的基建工程,而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和社会价值的重要文化工程和人才培育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咱们在干一件大事!”
  “你们团队知责于心、知重负重、知难而上,后墙不倒!拿出了干型号项目的精气神儿。”
  我们是一个后墙不倒的团队!我们在用科研精神干一件文化大事!
  过去116天的一幕一幕在脑中闪回,看着自己参与的项目从蓝图变为伫立在岁月长河中的现实,一月的寒风夹着雪花从脸上吹过,但我心中却涌动着难以言说的暖流。
  为英雄留名,为时代画像,为后人明德。昝凌书院的建设在行业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极大反响,昝凌的母校清华大学发来贺信:“清华大学职业发展中心将一如既往携手自控所,以昝凌书院建设为契机,全面深化人才交流,促进科技创新转化等多领域的合作,创造更多的辉煌。”
  陕西省委军民融合办常务副主任尹清辽对昝凌书院的建设高度肯定,他说:“自控所昝凌书院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强劲引擎,依托航空工业文化资源,具象化展现了自控所对兴装强军初心使命的坚守,是打造赓续军工精神、创新发展陕西军工文化的有效探索。”
  年逾九旬、德高望重的两院院士顾诵芬也发来贺信,表达了他对昝凌书院的深厚期许和鼓励:“希望你们利用好昝凌书院这个平台,肩负起航空工业人才培养重任,教育引导新一代航空人敢于创新、勇于挑战、坚持探索、追求卓越,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116天,从杂草丛生、断壁残垣到书院形象日臻显现,历经6家设计公司创意对比、三地调研考察学习、四十余次线上线下方案论证,我们用智慧和汗水缔造了一个交付奇迹。一路走来,尽管险关重重、沟壑道道,但我们满眼皆是“不服输”“拼了”。我们会因为遇到一个个困难而沮丧,也会因为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而雀跃,每一个目标的实现,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深有体会。在一次次的方案论证中,我明白了设计的精益求精;在与多部门的协同中,我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在与时间赛跑的交叉作业中,我感受到航空人的责任与担当……我们用心用情打磨这座航空精神殿堂,这过程对我们来说又何尝不是一次灵魂的净化、精神的洗礼!
  昝凌纪念馆的建设告一段落,项目团队又将踏上新的征程。不久的将来,“一个伟大事业的召唤——一段净化心灵的旅程——一场为国铸剑的试炼”的战略蓝图,初心广场、智慧飞行馆、英才树人馆、空天创意谷的美好构想,都将一步步变成现实,让我们共同期待昝凌书院这座新生的航空文化地标在祖国大地上绽放出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