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长在海空天 2023-11-28 

  

  “我与罗阳同志见的最后一面是在航空工业集团总部,我问他来做什么,他一脸愧疚地说:“工作没做好,来检讨。”
  ——摘自《海空天5000年——大国文明与力量简史》。
  2012年11月25日,在歼15舰载机成功起降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两天后,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同志突发心梗猝然离世,年仅51岁。由于当时我在党校学习,未能送别罗阳,一直心存遗憾。在拙著《海空天5000年》一书中专门写与罗阳的这段对话,是我对担当而低调的罗阳的最深缅怀。下面将书中绪论部分“海天情怀,与国同行”一节摘编,以此纪念罗阳同志。

吴献东
  归来没有统帅,古今中外的海空天人都有一种舍身忘我的情怀。1431年,郑和拖着病体开始了第七次下西洋,最后于1433年在返航途中病逝。1500年,首次绕过好望角的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在好望角遭遇风暴,沉没于其成名之地。1521年,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结局却是悲壮的——出发时共5艘船200多人,却只回来一艘船18人,麦哲伦并不在其中。1524年,打通欧洲到达东方印度新航线的达·伽马病逝于印度古里。
  作为现代中国人,我们会常常想起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舰长邓世昌,不甘受辱而服毒自杀的水师统领丁汝昌,自责自杀的刘步蟾、林泰曾等船长,他们用生命维护了北洋水师最后的尊严。中国第一代飞行员,他们从毕业到牺牲仅半年时间,平均年龄只有23岁,他们多数来自顶尖学府、名门望族、归国华侨,是那个时代的精英。陈怀民出身富裕之家,1936年毕业于中央航空学校。1938年武汉“4·29空战”,当陈怀民成功击落1架敌机后,5架敌机同时朝他扑来。在机身多处中弹的情况下,22岁的陈怀民没有跳伞,而是驾机撞向一架敌机,两机同时爆炸。女友听到陈怀民牺牲后,跳入长江殉情而死。第一代飞行员们用生命践行了“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的校训。
  “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1907年,苏联航天事业的领导者科罗廖夫出生于乌克兰,1966年病逝于莫斯科;1911年,钱学森出生于中国,1935年去美国留学,1955年回国开创了中国的航天事业,2009年逝世于北京;1912年,德国V-2火箭总设计师冯·布劳恩出生于德国,后被俘到美国,于1955年加入美国国籍,帮助美国赢得美苏太空竞赛,1977年病逝于美国。3位航天先驱的年龄相差只有5岁,如果在互联网上搜索纪念他们的邮票,钱学森的纪念邮票很容易被找到,但我没能搜索到美国或者德国发行的纪念冯·布劳恩的邮票。科罗廖夫的纪念邮票也只搜索到了苏联时期的,如今的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没有发行过纪念科罗廖夫的邮票。钱学森在世时,中国航天员大队从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开始就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次载人航天任务圆满完成后,执行任务的航天员都会去看望钱老。科罗廖夫、布劳恩、三位航天大师都为人类探索太空做出了卓越贡献,都有着曲折的人生经历,无疑,钱学森的人生最圆满,因为他与国同行!
  “才见霓虹君已去,英雄谢幕海天间。”这是航空人为中国舰载机现场总指挥罗阳同志作的挽诗。我与罗阳同志见的最后一面是在航空工业集团总部,我问他来做什么,他一脸愧疚地说:“工作没做好,来检讨。”我知道他所说之事,不是他的责任,但他是总指挥。罗阳同志的事迹很多,但我唯对这件事印象深刻。一手交检查,一手接奖状,这是海空天行业的传统和文化,而任劳任怨、勇于担当则是海空天人的常态。
  记住历史,缅怀先烈,英雄长在海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