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精于勤的刘专家 2023-11-14 

  

杜星婷
  铁花飞扬,他是面具后面的勇士;铆钉闪烁,他是执枪先行的英雄。
  他拥有很多头衔,如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荣获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航空航天月桂奖·大国工匠奖,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特殊津贴……然而,他最看重的是胸前的党员徽章,他就是航空工业成飞铆装钳工刘时勇。
  “叮叮叮……”深夜,空旷的车间,一阵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飞机狭窄的进气道突然钻出一个灵巧的身影,只见他麻利地走下型架,抖落满身的铝屑,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
  “喂,我是刘时勇。”“老刘,不好了,出事了。飞机吊装的时候拉裂……”
  “我已经修好了!”刘时勇说道。
  另一端的声音戛然而止,沉寂了一会儿又说道:“已经修好了?我听说你刚出差回来。”
  挂断电话,刘时勇看了一眼时钟,此时凌晨3时30分。他出差回来就进厂,已马不停蹄地奋战8小时。从原件拆卸到胶层清理,从保护连接件到组装更换件,他带领5个入职不到两年的新员工,顶住压力,顺利排除故障。当刘时勇说出“收拾工具,打扫卫生”时,在场的年轻人鼓掌欢呼起来。
  第二天一大早,型架旁聚集了一群人,议论纷纷。
  “我记得昨天飞机拉裂了,怎么过了一晚上自己恢复了?”
  “怕不是刘专家连夜赶回来了吧?”
  刘专家的名声,正是刘时勇攻克无数急难险重任务中打出来的。“我是老党员了,我不上谁上?”只要刘专家出现,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这么多年来,他累计为企业避免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万元。
  “师父,怎样可以用眼睛看向左边,同时也看向右边呢?”某天,小徒弟问出一句“无厘头”的话。然而,它极为贴切地形容了刘时勇当时面临的难题。
  因设计更改,如何在新部件上制出与机体相匹配的孔成了最大的难题。该部位空间狭小,能够顺利开展换装操作已十分勉强,至于保证新部件装配的协调精度,其难度正如徒弟所说的“两只眼睛同时看向不同方位”,不可实现。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刘时勇此时在脑海中掀起一场风暴。
  “一个人做不到,但两个人可以啊。”
  由于装配误差积累,运用传统对合方式难以使新部件和原机体连成一个整体。而刘时勇利用“空间转换法”,在A和B部件之间增加一套可以相互协调的中间介质,将两个部件的错孔误差转换到中间部件进行协调配孔,最终实现了A和B的精准对合。刘时勇先后研发了“刘氏铆接法”、重合金顶铁等飞机装配技术,显著提高了飞机装配效率和产品质量。
  秉承“从精品到精英,从优秀到卓越,从一花独秀到群星灿烂”的理念,现在刘时勇正带领劳模专家团队,致力于“攻坚克难的生力军、技术革新的加速器、人才培养的孵化园”,为祖国航空事业培养人才,为国家装备发展贡献力量。